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评论:莫言的"不知道"乃大智慧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12-17 23:05|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1332| 評論: 0|來自: 西安晚报

摘要: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某大报记者采访他,问:“你幸福吗?”莫言顿了下平静回答说:“我不知道。”    个人觉得,莫言的回答实在是大智慧。   若说幸福,势必会遭来许多人的义愤填膺、口诛笔伐。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某大报记者采访他,问:“你幸福吗?”莫言顿了下平静回答说:“我不知道。” 
  个人觉得,莫言的回答实在是大智慧。
  若说幸福,势必会遭来许多人的义愤填膺、口诛笔伐。
  若说不幸福,那更要导致那记者、那媒体以及背后诸多强大势力的极端不满和深恶痛绝,可能还要导致严重的个人隐患。 

  所以,莫言回答的最佳答案只能是一句顽童般的句子:“我不知道。”
  鲁迅曾写过一篇名叫《立论》的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学生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老师说:“难!”
  “比如说一个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无非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另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招来东家的一顿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学生又问:“我愿意既不撒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老师说:“你得这样说:啊呀!这孩子呀,你瞧,多么……哈哈!呵呵!嘿嘿嘿嘿!”
  鲁迅这篇小说写了不到十行字,就完整深刻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无奈和尴尬,揭露出人情世态的荒诞与复杂。
  现实社会中,实话实说的人得到好报的并不多,假大虚空的人反而大行其道。这就无意中养成了一种民族的思维劣根和语言恶习。明明是不满意的意见,开会不说,会后乱说;见面不说,背后胡说;自己的意见得不到正确表达,回过头来还埋怨这个怨恨那个。
  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想一想,莫言这笔名恐怕就来自于佛家那句偈语――“不须说”吧!即使看到了看透了也不须说出来,只是用自己的一支秃笔曲意婉转地呈现给社会,默默耕耘自己的心砚,低调痴迷自己的事业,因此才有了这样的成就。
  佩服莫言的文风,钦服莫言的低调。但是对于莫言的缄默,一向秉笔直言的我却不敢苟同。 □朱坤宁
来源:西安晚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