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唯一五千年连绵不断是由其特质和属性决定的。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德文化、善文化、和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历史先进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人本、理性特征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较之于西方文化的宗教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显得更为人文和理性。而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那个时代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明思想,是人类思想的高峰。孔子思想在西汉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后,引领中国在2000多年中领先世界并维护着国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前进。 关键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先进性;现代演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毛泽东曾经说过,在“中国的长期古代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因此,充分认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及其功效,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建设先进文化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 地球人类社会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人类创造了文明文化,自一开始就是多元的,并且自发端之始,又是不平衡的。人类在进入距今约1万年的时期,文明发展的步伐突然加快。人们将万年以内存在的文明文化总体上概括为四大文明,即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中华古代文明。奇异的是,前三大文明因异族征战、社会变迁等诸多因素先后中断,唯独中华文明连绵5、6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为世界文明中独特的风景线。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总是宣传要热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什么?二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什么不似其它三大古文化中断而能传承至今?我们认为,这是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属性决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量和质两方面的历史先进性。 1. 中国古代文化量的先进性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数量上,中国古代文化产品约占全人类古代同期文化总量的33%。这是因为: 其一,中国古代文字出现居世界诸文明前列。文字是文明的基础和先导。中国大约在8000年前就创造了文字。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华夏祖先在早期的劳动生活中,很早就创造出了文字符号,并大量划刻在陶片、龟甲和兽骨上。这些文明的痕迹,就是早期的文字和文化。现在一般认为,3000至40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文化的源头,但实际上要早得多。在甘肃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的8000至10000年前的陶片上就刻有文字符号,到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繁荣和茂盛的文字了。甲骨文现在国内外存有15万4千多片,实际上学术界认为应该数十倍于此,因为很大一部分被无知者作为中药消费了或尚未发现。 其二,中国古代文献数量居世界之首。文字创造之后,中华文献也随之出现。中国古代帝王十分重视文献建设。据古书记载,古者“君举必书”。夏商周三代时期即设有王朝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以中国古代国家文化典籍史书极为丰富。仅两汉400年间,国家出版书籍达2133种,计15929卷;魏晋南北朝300年间,出书10654种,计70304卷。 其三,中国古代个人著书在春秋即已出现,为世界最早。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中国就逐渐形成国有经典、郡县有志、家族有谱,这样一种三个层级、种类丰富文献繁荣的世界罕见的古文化现象。 其四,中国古代发明造纸术比欧洲早10个世纪。纸张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文化的普遍繁荣。而欧洲直到1267年,意大利才建起第一家造纸场。此前,欧洲人只能用羊皮进行文字纪录工作。在中世纪欧洲,抄一本《圣经》要用300张羊皮,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的传播范围。 最后,中国古代物质产品生产居世界前列。中国古代的物质产品在英国圈地运动前约占世界的50%。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时期有所滑落,约占世界的35%。即使如此,中国的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仍一直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和经济体。中国古代文化产品生产与物质文化产品相匹配。中国古代文化量的先进性有着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 2. 中国古代文化质的先进性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质体现在德、善、和三方面。虽然也混合着糟粕杂芜,但从主体上看,可以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德文化、善文化、和文化。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文化。这是因为我国的古代文化起点很高、源头重德。据专家研究,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有了“德”字的表符。在金文中“德”亦有多处记录和多种形体。华夏先祖轩辕皇帝怀有“修德振兵”之志。古代典籍中记载和论述德则已相当普遍。《周易》有“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又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把有形的天、地、君子和无形的道德并列,对德的认识达到新的境界。《尚书》中论德也很多。如“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成王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民不易物,惟德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今之学者普遍认为重德是周代初期人们的一种共识,也是后世儒家论述天人合一的一个中心命题。著名学者何新提出:贯穿《尚书》的核心历史观念应该是一个德字。此乃基于先古政治家对于在历史中“德教必能胜于暴力”的认识。他们之所谓德,含义有二:一为德政;二为德教。至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大思想家们对德有进一步的认识和阐述。孔子在《论语》中数十次提到德,如:“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又如“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孔子提出:“德不孤,必有邻”,并向将仕者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而道家庄子在《逍遥游》中说:“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老子更洋洋洒洒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德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道和德成为老子的哲学基础。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善文化。早在商代的金文中,就出现过善字。中国古代先贤均秉持民本理性、人性至善的理念与追求。虽然儒家荀子倾向性恶论,但孔子的原初儒家思想是主性善的,亚圣孟子更是深刻阐发了人的性善论。而在民间影响广泛的《三字经》也传承了性善论,开篇即讲“人之初、性本善”,成为民间草根主流观念。性善论和西方宗教关于人有原罪的性恶论本质不同。孔子主德主善,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还创设了一大批德目和要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恕等,极大的丰富和延伸了德、善的理义。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和文化。人是有社会性的高等动物,个性不同,利益主体迥异,如何相处?中国古代儒家有一大法宝——“和”。孔子重和。孔子在论“和”的精神“和”的价值时,继承了前贤“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相成相济”的思想,但又有新的发挥和升华。孔子讲“和”,是先讲个人心性之“和”,然后再由己及人,从小到大,渐次推到人际之“和”、家国之“和”、人类之“和”、天人之“和”。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实际上也是和。孙子虽著有《孙子兵法》,但最高策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和为贵。儒家还提供了一条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被国际哲学界、伦理学界推举为黄金律。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居世界第一强国的千百年间,中国对周边的诸小邦国和民族弱者不是侵略和占领,而是和——甚至和亲,像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即是如此。这是中国古代外交的一大发明。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重和观念的固化和物化,也是中华和文化的铁证。明代郑和下西洋数万人浩浩荡荡威武雄壮却秋毫无犯,唯广送礼物,广播友谊。连这位郑大人的名字都改称“和”。这种历代长期秉持并实践“和”文化的现象也是世界强国中独有的。 3.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东西方文化皆为人类文化,有同有异。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占有性、排他性,是一种神文化、力文化、霸文化。盎格鲁—撒克逊一强大就殖民于世界,屠杀千万印第安人、占其土地、贩卖黑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一直在世界道德高地宣示民主与人权。西方文化近百年来主要由美国主导,它的三大主题和特点是宗教、暴力和色情。但是它包装得非常的巧妙、非常的精美、非常的迷人。用1亿、2亿乃至数亿美金巨资的华丽外饰将恶魔化妆成美女蛇。当然西方文化中也有很多真善美的东西,特别是在人民中间,但它不是西方国家主流。 那么造成它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源头分野不同。中国古代文化走的是人文路线,强调天人合一、道器合一。而西方文化走科学路线,强调分科和专业。其次是宗教信仰原因。人类文明初期,由于认识水平和生产力低下,人们都是对自然充满崇拜和迷信的,世界各地部落氏族都有着自己的图腾和神祗。中国到春秋时代,由于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出现,孔子的理性和权威使中国进入了以民本为基础的儒家思想主导的新时代。中国未曾有陷入全民宗教狂热的历史,也未曾出现宗教全面统治下的黑暗时代。而西方社会是宗教社会,他们信仰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万能的神,甚至美国宪法赋予上帝的子民人人生而平等,这是排他的。而中国儒教信奉的是人,是君子、圣人和王道。故林语堂先生认为“西方宗教与世俗有别,而儒学与世俗无别”。哲学家冯友兰更认为“儒学即生活”。第三,近代西方政治学和生物学观念的影响。西方社会在摆脱中世纪黑暗和经历文艺复兴思潮之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思想解放而有了迅猛发展,出现了一批巨匠和大家。他们的一些观念对后世资本主义社会影响深远。十六世纪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提出,君主为巩固政权可以撒谎、杀戮和使用一切手段并非不道德——这是继承了柏拉图“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的理想国思想。另一方面,西方当代政治家将赫胥黎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界生存法则搬到人类社会,认为它是宇宙的普遍法则。一些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航母是政治的刀尖”。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更赤裸裸地提出:“我们有一支漂亮的军队,不打仗干什么呢?”所以他们轰炸南斯拉夫、攻打海地、攻打阿富汗、攻打伊拉克就是“强者为王、适者生存”的文化观念使然。第四是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东方思维更多的呈现出宏观、整体、抽象的特点,思维方法更多的是归纳。而西方思维更多呈现出微观、个别、精准的特点,方法更多为推导或推演。对此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深有感触,他说:“我在中国的大学学到了归纳法,在西方大学学到了推演法,这才助我科学研究成功。” 因此,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连绵传承5000年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人本、理性特征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较之于西方文化的宗教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显得更加人文和理性,而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那个时代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明思想,是人类思想的高峰。孔子思想在西汉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后,引领中国在2000多年中长期领先世界,并维护着国家统一。 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演进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一种随着社会存在的丰富和流动而充盈和延展的文化,它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仍未停滞,还在借助其他的文化因素变化发展进步。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奴隶社会末期的儒家思想,竟然还能够接受来自万里之外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时间跨越2500年和三个社会形态。这又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大奇迹。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传统中国是农民社会、农耕文化、农业文明。国家的主流意识是儒学思想,传统中国社会也是儒教社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批受孔孟文化熏陶的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之辈创造性地将工人阶级的革命思想和先进理论嫁接在自己头脑中的儒学文化基础之上,中华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我们不是原汁原味地吞下去,吐出来,而是在中国实践,与中国实际结合,向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营养,发展创新,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产生了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种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成功对接,在世界文化中是罕见的。党的创新理论的许多元素,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八荣八耻、小康,等等,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深刻印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诞生的人类历史上最强大最智慧的政治巨人。1921年党成立时仅有50余名党员,发展至今拥有七千三百万党员和七千五百万后备队共青团员。这样强大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团体在其他民族国家历史上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再有。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功高至伟。它找到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三座大山的民族解放之路——武装斗争;它找到了中华民族振兴崛起的强盛之路——改革开放;它应对了多次重大政治危机——朝鲜战争、中印边界战争和苏东剧变等事件;它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仅外汇储备即有近2万亿美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一笔外汇储备;它创立的中国发展模式使美国模式相形见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振兴崛起的新时期,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新时期,也是传承弘扬古代传统文化创造新思想新文化的新时期,最可宝贵的是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和前进,是当代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继春秋时期之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文化武器,它必将引领中华民族振兴崛起并在今后再次长期领跑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将再次大放异彩,中国必将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这应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立场和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国学今论 M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M .新世界出版社,2005. 3 南怀瑾.中国文化泛言 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M .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5 林语堂.中国哲人智慧 M .陕西师大出版社,2006. 6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M .人民出版社,1957. 8 李学勤.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卷 M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9 曾长秋.中国思想史论纲 M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10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黄钊.中国道德文化 M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2 《德》汉斯•约阿西姆•施度里希.世界哲学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13 《美》成中英.从中西文化中挺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注:此文系作者在北京大学所作报告的一部分,有改动。 (作者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讲座教授、 编审 电话:13971678371) (附)我的北大报告之动因——试回答: 1. 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不绝?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态何在? 3. 今天我们应持何种民族文化立场?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