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河北滄州市的滄州名人堂引發熱議:該館收錄了百餘位滄州籍歷史名人的資料,卻不包括明代大宦官魏忠賢和清代宦官李蓮英的資料。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是,魏、李作為滄州人雖名揚國內,但其生平為世人所不齒。
將魏、李排除在外,是不是出於遮醜心理、道德潔癖,有人表示不解;魏、李二人的知名度要比館中的許多入選名人還高,有人感到可惜。然而在少數異議之外,更多的是各界的力挺之聲。當地市民認為,如果讓這兩個大奸大惡之人入選,肯定顯得不倫不類;媒體也對滄州名人堂此舉表達敬意,認為如果選入此二人,招來非議事小,造成社會負面影響事大。 誰也不能否認魏、李二人是歷史上的名人,作為權傾一時的人物,他們曾活躍在兩段黑暗的歷史中,充當反面角色,呈現着曲意逢迎、玩弄權謀、大肆斂財、排除異己甚至草菅人命的形象。而滄州名人堂作為歷史與現實的交接點、傳承歷史文化的紐帶,不必對歷史名人『照單全收』,更應考慮價值觀的引導,文化正能量的傳遞。 一個有正能量的歷史名人,會成為當地的一張 『文化名片』,而像魏、李二人這樣的歷史負面人物,則不適合做『文化名片』,讓其充當文化門面只能有損當地形象,這是顯而易見的常識。可以說,一個地區如何對待當地的歷史名人,關乎當地的文化生態和對外形象,關乎當地文化發展的走向。 而大力開發歷史名人資源、過度消費歷史名人影響力的現象,近年來在各地屢屢發生。從爭奪正面歷史名人的故裏,到為當地的負面歷史名人翻案,開發利用的『版本』一再升級,由此形成的亂象,造成了歷史審美錯位、道德生態失衡的後果。 因而,從西門慶、潘金蓮成為旅遊代言人,到擴修蔡京墓,再到秦檜夫婦在塑像中『坐了起來』,輿論總會予以迎頭痛擊,以堅持對歷史的敬畏,對底線的堅守,對是非的甄別。這也是此番滄州名人堂激濁揚清之舉受到各界力挺的深層原因。 用好歷史名人資源不在於投資有多大、仿古建築有多氣派,而在於歷史與現實對接處釋放的正能量有多強,在於在名人精神與現代文明交融處,給人們提供了感染人、震撼心靈的意義系統和價值系統。越是在觀念多元化的時代,借用名人資源越要擺脫庸俗化、功利化的誘惑,轉而注重對人們知識、審美、道德的提升和薰陶,這是文化大發展時代所應有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傅淞巍 來源:遼寧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