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圓明園鼠首、兔首銅像在巴黎拍賣,最終以『拍而不買』的方式流拍。 2012年11月,『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兩件圓明園文物將在英國拍賣,迫於外界壓力,以邦瀚斯拍賣行撤拍告終。 2012年12月,法國最大拍賣行艾德不顧中方反對,將一個清朝乾隆時期玉璽拍賣,以11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905萬元)的價格成交。 又一件流失文物在海外拍賣,又是遠高於預估價成交,又是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海外流失文物屢遭拍賣,除了痛心,更應叩問:這種現象爲何屢屢發生?『物歸原主』難在何處? 是否出自圓明園引爭議 近年來,中國文物成了海外拍賣市場上的搶手貨,動輒拍出天價。而一旦貼上『圓明園文物』的標籤,價格往往會成倍上漲。 對於法國艾德拍賣的這枚乾隆玉璽是否出自圓明園,各方說法不一。 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此前在一份公告中指出,北京皇城藝術館前館長、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顧問袁山開已確認,該玉璽就是從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如果艾德拍賣行堅持拍賣這件文物的話,他們將委託律師,以盜竊和隱瞞盜竊罪名進行起訴。 艾德拍賣行手冊上卻說,『玉璽來自一個法國家族,他們自19世紀末起一直擁有這枚玉璽』,聲稱並非圓明園流出文物。 另有從事海外文物研究的人士認爲,該璽是清朝皇帝專用的印章,因而只能存放在紫禁城(皇宮)或圓明園等皇帝行宮裡。這枚清高宗乾隆帝、仁宗嘉慶帝使用的『御書房鑑藏寶』玉璽,採用回首母子螭龍扣設計,璽上螭龍接近螭虎形,爲秦始皇刻傳國璽以來中國帝王寶璽常見鈕式;璽文曰:『御書房鑑藏寶』。中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璽印譜】對這枚玉璽有記載。 也有專家認爲,這種玉璽沒有傳承,『皇帝御書房很多,這種印章是隨身攜帶的,不屬於固定的哪個園子』,不排除此事是『有人藉機炒作』。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