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图书馆馆长黄杨提出,相较“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更应是“羊的传人”。因为,“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记识族号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义”。 黄教授还给出另一种理由:“龙”更多是帝王、皇权的象征,且面目狰狞;而“羊”形象和蔼可亲,更适合作为“黄河文明”和礼仪之邦的吉祥物。这种观点,倒与陈四益先生发表在《读书》杂志上一篇“卷首语”不谋而合,后者认为,“龙”自古都被帝王所垄断,而普通中国人只是做了几千年“龙”的奴隶。 但陈先生并未因此再教大家做另外一种动物的“传人”,而是呼吁,“不如老老实实争得做人的权利”。是啊,人类好不容易学会了直立行走,干吗非要争当动物的传人?这不但不科学,而且太妄自菲薄。 可事实上,除了“龙”和“羊”,诸如虎啊、狼啊之类更凶猛野蛮的动物,也被人拉来膜拜。比如一度炙手可热的畅销书《狼图腾》和某著名企业奉行的“狼性文化”,再比如那些自封的“狼爸”“虎妈”――地上跑的不够,那就找天上飞的,于是,还出了个“鹰爸”。 这些都是文化上的仿生学表现。人们总觉得这些动物身上,那种充满竞争性乃至侵略性的品格,值得人类学习。但若学得过度了,也未免太可怕,所以“羊的传人”一说,也可看作一种纠偏,或说,换了个口味。 现在有个热词,叫“文化自信”,其实,无论学习灰太狼,还是崇拜喜羊羊,都是一种缺乏“人性自信”的表现――狼的进取和羊的温柔,人身上不是也都有么? 这种自信的缺乏,可能与教育上的偏颇有关――太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视对全面人格的培养;但更多时候,是我们不愿或懒得去剖析自我,去发掘人性的潜力。 少了这种自省与自信,我们便常常失去对同类的基本尊重,也常常忘记去为自己争取基本的权利。所以,我十分认同陈四益先生的看法,不必去追究是什么动物的传人,重要的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人。 (王子明) 来源:红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