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花建―― 文化园区要打造“三大链” 从“十一五”规划以来,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为物理标志,中国文化产业跨出了集聚发展的初始阶段。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有关调研,全国各地已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550多个,在数量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企业培育不良、园区主题偏离、效益参差不齐等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认为,未来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重点不在于扩大园区的数量,而在于围绕三大链,即文化生产的增值链、文化资源的供应链、文化消费的品牌链,集聚各类企业和服务机构,注重精细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而全面提高产出效益。 花建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为例,该基地集聚102家外向型的文化企业,包括打造中文版《妈妈咪呀!》、中文版《猫》等音乐剧的亚洲联创公司、东方明珠安舒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运营单位)、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等一批中外骨干企业。它依托全国最大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的特殊区域优势,为企业提供进出口代理、产品展示、版权交易、设备租赁等方面的创新服务,包括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采取集中租赁模式提供设备保障,为“中国好声音”拍摄设备从港口到现场提供全程物流和清关手续等。 此外,花建认为各地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如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地,在“县域经济”“镇域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一批GDP超千亿元的工商业强市(县)和GDP超20至100亿元的专业镇,仅广东省的专业镇就达到130多个,专业镇GDP总量超过1.2万亿元,但同时也面对着土地资源大量消耗、以贴牌代工为代表的低端加工业模式效益下滑的挑战,因而提出了产业升级的紧迫任务,当地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必然与这一产业升级战略相结合。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