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花建―― 文化園區要打造『三大鏈』 從『十一五』規劃以來,以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爲物理標誌,中國文化產業跨出了集聚發展的初始階段。根據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的有關調研,全國各地已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550多個,在數量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出現了企業培育不良、園區主題偏離、效益參差不齊等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花建認爲,未來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重點不在於擴大園區的數量,而在於圍繞三大鏈,即文化生產的增值鏈、文化資源的供應鏈、文化消費的品牌鏈,集聚各類企業和服務機構,注重精細分工和專業化協作而全面提高產出效益。 花建以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爲例,該基地集聚102家外向型的文化企業,包括打造中文版【媽媽咪呀!】、中文版【貓】等音樂劇的亞洲聯創公司、東方明珠安舒茨(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運營單位)、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等一批中外骨幹企業。它依託全國最大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的特殊區域優勢,爲企業提供進出口代理、產品展示、版權交易、設備租賃等方面的創新服務,包括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採取集中租賃模式提供設備保障,爲『中國好聲音』拍攝設備從港口到現場提供全程物流和清關手續等。 此外,花建認爲各地文化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要注意依託本地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集群,才能獲得堅實的基礎。如浙江、廣東、江蘇、福建等地,在『縣域經濟』『鎮域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成長起一批GDP超千億元的工商業強市(縣)和GDP超20至100億元的專業鎮,僅廣東省的專業鎮就達到130多個,專業鎮GDP總量超過1.2萬億元,但同時也面對著土地資源大量消耗、以貼牌代工爲代表的低端加工業模式效益下滑的挑戰,因而提出了產業升級的緊迫任務,當地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必然與這一產業升級戰略相結合。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