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這是腫麼了:藏家捐贈文物難 博物館稱捐贈人太少(1)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1-6 18:31|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454| 評論: 0|來自: 廣州日報

摘要: 這幾年,國內文物藝術品市場可謂風生水起,而公立博物館收到的私人捐贈卻在與日劇減。有報導稱,北京故宮『景仁榜』上私人捐贈的數量,以每年15%的速度減少;廣東省博物館前幾年建新館,用5年時間徵集文物,願意捐贈 ...

這幾年,國內文物藝術品市場可謂風生水起,而公立博物館收到的私人捐贈卻在與日劇減。有報導稱,北京故宮『景仁榜』上私人捐贈的數量,以每年15%的速度減少;廣東省博物館前幾年建新館,用5年時間徵集文物,願意捐贈文物的藏家也『屈指可數』。沒有捐贈也罷了,偶有幾則見諸報端的捐贈報導,卻又總和『負面』產生關聯。比如去年敲鑼打鼓捐出去的『長沙壺王』,最終卻落得個『贗品』的黯淡結局。新中國成立初期,大收藏家們傾家蕩產也要給國家捐贈國寶的往事,一個個都仿佛神話故事一般,如今令人懷想之餘,平添無限悵惘。

曾經爲博物館典藏立下過汗馬功勞的私人捐贈,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今天,我們請來各方專家,爲這條『卡』住的『管道』想想辦法,支支招。

收藏家 陽光居士:

不爲榮譽不圖錢

捐件文物都很難

從想捐文物,到真正捐成,我花了十年的時間。

我曾想給上海博物館捐贈一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上面有錯金銀的花紋和文字,他們說不要,只要商周的;我聽說他們有個館長是瓷器專家,又想投其所好,捐贈瓷器,但是他們的鑑定結果是『不對』,也不要。

北京故宮我也捐過,不止一次,有一次幾乎要成功了。古玉是我的收藏強項,我帶了幾件春秋、戰國時的古玉去北京故宮古器物部,他們請周南泉來看。看了半天,說我這個東西是仿的。我很敬重周先生,不對我就拿回去唄。周先生又說,仿的也有價值,你說多少錢吧。後來我琢磨,周先生可能不是覺得我這東西不對,是怕我喊高價。他不知道我是純粹來捐獻的。後來周先生也不好改口,這次捐獻也沒成。

1998年,我給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捐贈東西,當時的李伯謙館長接待了我。我帶了一堆東西,有陶器、古玉還有瓷器。陶器和古玉都是我收藏中的精品,但李館長不敢確認真偽,所以不要。最後收了幾件唐代邢窯和宋代定窯的白瓷,給我發了個證書。我終於捐獻成功了。

最近幾年,我捐贈的成功率明顯增高了,因爲總結出了經驗。首先,一些行業性的博物館、二三級的博物館比較容易成功;其次,博物館都有自己的主題,得投其所好,跟著人家的主題捐。比如體育博物館,我就捐了有小孩踢足球圖案的白瓷;給中國教育博物館,我捐過漢代玉質的筆筒和毛筆;北京稅務博物館,我捐過玉質的算盤。漢代的銅鏡,我捐給首都博物館人家不要,後來捐給了軍事博物館。

說到捐贈的目的,我最初就是爲了證明自己的東西是對的。這些文物都是我從市場上淘來的,我的朋友、親屬都認爲它們是假的。可我根據自己的知識來研究,認爲是真的。怎麼證明呢?我就得把其捐獻給博物館,因爲按照一般常識,博物館是不會收假東西的。

我捐了幾十年,從未要過一分錢。接下來,我還要繼續捐下去。我最大的願望是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全部捐到博物館去。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DD說出來可能更沒有人信DD我覺得,這些文物對於我這樣的老百姓來說,再值錢也只是個虛名,沒用。文物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最合理的,就是把它們都擱到博物館裡去。博物館不僅保護得好,而且能夠讓更多人看到,也會有更多的學者來進行研究,去挖掘它們背後的價值和文化內涵。但要是放在個人手裡,就糟踐了。

我現在手裡頭的文物,比我已經捐出去的要珍貴得多。比如成套的金縷玉衣,男的身上畫龍,女的身上有鳳,還有一個小孩的,身上也有龍。這個藏品怎麼也捐不出去。婦女兒童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等我都試過,人家都認爲這東西不可思議,不可能是真的。有的連照片都不看就說是假的。我認爲,目前制約私人捐贈的最大障礙,就來自於博物館內部,真正願意做研究的人太少了,體制也決定了他們沒有多大的積極性接受民間捐贈。


來源:廣州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