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他们凭什么轻松赚钱? 策展人年入几十万引争议(1)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1-6 19:17| 发布者: 开元之治| 查看: 1939| 评论: 0|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身兼数职“野生”土长 频频策展轻松入账 艺展形同展销会 “独立”身份惹争议: 艺术市场的兴起,令策展人得到空前的认可,不少画廊老板、评论家、艺术品经纪人也摇身一变成为独立策展人。作为艺术品审美和收藏的 ...

身兼数职“野生”土长 频频策展轻松入账 艺展形同展销会 “独立”身份惹争议:

艺术市场的兴起,令策展人得到空前的认可,不少画廊老板、评论家、艺术品经纪人也摇身一变成为独立策展人。作为艺术品审美和收藏的“引路人”,策展人往往被视为艺术品经纪、中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艺术品价格的制定者。不过,近日网络上却掀起了针对策展人的讨论:“一些貌似乖巧的年轻策展人频频策展,按每展2万~3万元策展费计算,(一年)一般在20万~50万元不等”,“展览过于频繁,形同展销会”。也有艺术品业内人士透露某些策展人“赚得比艺术家还多”。中国的独立策展人到底凭什么“轻松入账”?他们应该是学术推动者还是“社会活动家”?他们追逐了资本,还是被资本追赶?

焦点1:策展人与口碑:

过度重复出场降低“市场美誉度”

近期,部分艺术业内人士在微博上也对于策展人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闻松V在微博中称:“年轻策展人如此热衷于策展,一般的每年至少十个左右,多的达到20个,据圈内知情人透露主要是为了策展费。一些貌似乖巧的年轻策展人策展频频,按每展2万~3万元策展费计算,一般在20万~50万元不等。”身份说明为独立策展人、批评家的@朱其在这里转发并回应:“两三万元一个展览也不一定是真的,从画廊拿不到这么多钱。”不过,他在微博中坦言:“这些年策展人不停地策划展览,艺术家不停地参加展览,但没有一个留给别人有深刻印象的,一般三天后就没有人再谈了。展览过于频繁,形同展销会,结果是:不但大家都出不了名,影响彼此抵消,而且过度重复出场降低了自己的形象分。”

“策展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职业,但却是一个有话题性的职业。1998年,中国萌生了策展人这一职业,直至2005年,策展人成为中国艺术圈实际的推手。“策展人并非得到官方认可的,而是‘野生’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业内人士、资深策展人顾振清认为,策展人的工作是独立展览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条件下,策展人替代了艺术圈的其他环节,比如画廊的工作、媒体人的工作,甚至是批评家的工作,“艺术家所要达到的价值兑现,被策展人包揽了,所以当时策展人才会名声飙升,形同美术圈的导演和教练。当然这与当时的策展人做得非常出色和精彩不无关系。”而在2005年以后,无论是画廊老板、批评家、经纪人,也纷纷标榜自己为“策展人”了,这一现象被顾振清评论为:“1998年至2005年,策展人创造的学术美誉度令他们更注重包装自己,也更容易产生泡沫,导致策展人的市场美誉度贬值。”

“我不是策展人,充其量只是一个经纪人。”贾先生经营着一个小艺术品展馆,每个月展销一两个品种的艺术品,他一开口就先进行了自我否定。在他心目中,策展人做的是学术,而自己做的只是生意,“我在机构需求的基础上办的展览,可以说那只是卖场。”而接触过某些独立策展人的经验,让他对策展人产生了质疑:“他们太务虚,玩概念。”

贾先生曾和几个独立策展人谈举办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师生展,策展人提出向每个老师征集10件作品,展出10天,并同时大作宣传。“但他们完全没算过这么一来我们要花多少成本,包括每个艺术家的出场费,来回机票、住宿、招待的费用。我算了笔账,一个人呆两天得花上1万多元,来50个人,那就是几十万元。展馆还要装修,‘哗’一下100万元就花出去了。问题是广州市场的接受程度有没有这么高呢?我们就光花钱赚吆喝吗?策展人敢打包票一定能卖出?就算他们敢打包票,艺术家也不敢相信。”贾先生对这几个策展人的“空想”感到无可奈何。


来源:广州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