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 两百米胡同里的商业神话 考察样本:鲜鱼口 历史渊源:成市于明朝正统年间,距今已有570多年历史,早期为鱼市 再生用途:特色美食街区,其中70%的店铺为老字号 开街不到两年的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在去年年底获得了北京市市级特色商业街的称号。在外人看来,这不啻为一则商业神话。但是对于前门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葛俊凯来说,这样的“神话”背后自有其道理。 “一般新型街区的市场培育期至少要3至5年,但鲜鱼口是个例外,开街当天就人流如织,如今每天的客流量有3万至4万人次。”葛俊凯认为,将传统建筑、传统业态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鲜鱼口能够迅速获得认可的根本原因。 鲜鱼口东起前门东路,西至前门大街,是一条全长仅有225米的胡同。走进这里,两侧都是一家家修缮一新的店铺,灰墙灰瓦,小体量、小开间,透着十足的老北京味道。举头,随处可见古香古色的字号牌匾、抱柱楹联;低头,脚下的石板路呈鱼鳞状,井盖上也有着鱼形装饰图案,成为这里的一道别致景观。 鲜鱼口的街景装饰,与其历史有着深刻的渊源。“最早鲜鱼口这条街上有条古三里河,往来有船只,当时有很多商家在这里做贩鱼生意,是京城里最繁华的街市。”葛俊凯说,据专家考证,鲜鱼口最早形成于明朝正统年间,距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名鲜鱼巷,清至民国时期改称鲜鱼口。1965年后,周边三条胡同并入其中,统称鲜鱼口街。 和很多老胡同的命运一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鲜鱼口的商业功能渐渐丧失,昔日繁华的街市变了模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葛俊凯曾经骑车路过鲜鱼口,当时这里给他的印象就像是个随意摆摊的集市,“全是小门小户,小饭店、小旅馆很多,一到晚上地摊也全部摆出来了。” 但是,鲜鱼口独特的价值依然存在。2004年,鲜鱼口被列入北京25片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之中。第二年,前门大街开始进行修缮改造,与其相配套的鲜鱼口改造方案也开始酝酿,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一条225米的街,到底做什么好?”葛俊凯道出了当初重建鲜鱼口街的困惑。经过多次讨论,相关各方达成一致意见:一些不适合到前门大街的老字号,完全可以进驻到此地。随后,打造老字号美食一条街的想法被提到了桌面上。2009年,该方案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审批,鲜鱼口跃出了重生的第一步。 按照最初的设计,改造后的鲜鱼口在进行招商时,70%的店铺将供给老字号经营使用,而京味老字号的数量不少于老字号总数的70%。为此,这里确立了“保留、恢复、引入”的原则,对前门街区现存的老字号能保留的全部予以保留,而对历史上曾在前门街区存在过的老字号,则恢复其字号、风貌、业态,结合现代需求,创新经营。 “我们针对鲜鱼口原生地老字号企业的特点,提出两大类保护措施,一是原址保留业态、恢复风貌、修缮建筑,如兴华园浴池;二是保留业态、恢复风貌、街内安置,选择历史风貌建筑,靠近原经营地点安排那些因各种原因回原址有困难的老字号,便宜坊烤鸭店、天兴居炒肝店就属于这种情况。”葛俊凯说。 2011年5月8日,鲜鱼口正式开街。如今,这里临街的店铺已有19家,其中15家都是老字号。此外,稻香村、黑猴百货、兴华园浴池这3家老字号,也即将开业。在这条225米长的胡同里,传统老字号正在创造着新的商业神话,这里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想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商机,首先应回归到对文化的尊重上来。 来源:北京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