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報告文學作家黎笙:讀好書 『猶如靈魂附體』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1-8 18:56| 發布者: 家鄰| 查看: 1415| 評論: 0|來自: 長江日報

摘要: 什麼書給我們生命強度?什麼書給我們生命高度?什麼書在『地面行走』?什麼書在『空中飛翔』?什麼書讓我們『猶如靈魂附體』……2012年的最後一個周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黎笙做客本報『愛上層樓』讀書會,以自己閱讀 ...

什麼書給我們生命強度?什麼書給我們生命高度?什麼書在『地面行走』?什麼書在『空中飛翔』?什麼書讓我們『猶如靈魂附體』……2012年的最後一個周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黎笙做客本報『愛上層樓』讀書會,以自己閱讀與創作的親歷親聞,在華中師大武漢傳媒學院與數百學子、書友書話生活,分享經典。

以下為黎笙講述實錄:

從閱讀中獲取獨特的心靈體驗 如果說【牛虻】給了我生命的強度,那麼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則給了我生命的高度

今天是讀書會,我願以我的閱讀生活和創作體會與大家交流。最初感動我的一本書應該是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的【牛虻】。讀初中時我先看了電影,高中時讀的小說原著,之前電影留下的影像烙印,讓閱讀常伴有畫面、聲音、色彩、人物表情等立體疊加效果,也使這種閱讀成為一種獨特奇妙的心靈體驗。

最讓我震撼的細節是:亞瑟在槍聲中倒下,突然又從血泊中站起來,一手撫着胸,微笑着說,『你們打,朝這兒開槍,站在你們面前的是意大利和他自由的兒子!』轟鳴的槍聲再度響起,亞瑟倒在血泊中,湛藍的雙眼凝視着意大利的天空……讀完【牛虻】後,我在書上寫了一句話DD『【牛虻】的啟示:受苦而不訴苦』。

如果說【牛虻】給了我生命的強度,那麼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則給了我生命的高度。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克里斯多夫的叛逆期,他對偶像的質疑,甚至連他最崇拜的偶像巴赫也逃不掉他的重新審視。克里斯多夫突然發覺巴赫不過是個沉悶、嘮叨、痴迷於宗教的糟老頭子……多年後他才重新肯定巴赫,但當時那樣徹底否定,一錘子砸碎偶像,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好像隨着克里斯多夫升華到人生的高峰,『一覽眾山小』。

在我從事寫作的日子裡,克里斯多夫的精神持續發酵,這對我1998年寫作【中國股市啟示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我沒有採訪一個經濟學家,一頭扎進浩如煙海的股市信息,一天讀3本國內外關於股市的書。這本書完成後,受到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的高度評價。

學以致用愛倫堡的蒙太奇手法 他把宏偉的敘事與細節描寫相結合,使之既有史詩的宏大格局,又生動傳神

『文革』後,前蘇聯記者兼作家愛倫堡的【人?歲月?生活】給我印象很深。我四處托人,好不容易買到了一套六卷本,如獲至寶。這部書是長篇回憶錄,它為我們銜接上『文革』中一度中斷的對西方現代文化的了解,為我補上了一堂生動的現代西方文化課。

作品介紹了幾百位西方現代作家、詩人、哲學家、政治家、畫家、雕塑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他寫人物寥寥幾筆卻分外傳神。當過記者的他創造了一種電報文體,簡練、形象、生動、信息量大且耐人尋味。這種電報文體使用大量的短句子。但它的短不是一般化的簡短,而是一種快節奏的不斷轉換,包容性非常強,許多言簡意賅的格言警句撲面而來。比如他描寫自己的紅領帶:『但願在大街上,人們不至於把我的領帶當成我的美學綱領』。

愛倫堡視域開闊,且善於敘寫重大歷史事件。他的方法是用蒙太奇,把宏偉敘事與細節描寫相結合,使之既有史詩的宏大格局,又生動傳神,令人難忘。比如蘇德戰爭爆發前夜,他細緻入微地描寫了一對情人在街頭長椅上接吻。那是和平時代的最後一幕。

我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常用蒙太奇手法,如長篇報告文學【中國治水人】,寫了3個癌症病人共建一座大壩DD患膀胱癌的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患肝癌的湖北省省長張體學、患眼癌的長辦主任林一山,3人親自領導並傾注了建設葛洲壩的心血。這是中國治水史上最悲壯的一頁。接着我又寫了普通生活的兩個細節DD一位工程師的3歲兒子學會了自己洗澡;二是他家養的母雞像鷹一樣從6樓飛下覓食……如此兩極鏡頭的運用,把大與小、高層領導人與普通勞動者的生活相互銜接,在對比中鮮明地表達了建設葛洲壩工程的艱辛以及建設者的奉獻精神。

努力『畫』出人物之魂 斯通畫的是工筆畫,一絲不苟,是在『地面行走』;而茨威格是大寫意,是在『空中飛翔』

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讓茨威格榮登世界文學大師殿堂。其實茨威格寫得最好的不是小說,而是人物傳記。

將這位奧地利文學大師與美國現代著名傳記作家斯通比較一下,不難看出,斯通畫的是工筆畫,一絲不苟;而茨威格是大寫意,是潑墨。如果說斯通是在『地面行走』,那麼茨威格卻在『空中飛翔』。

比如斯通的名傳【梵高傳】,在準確寫實上下足了功夫,甚至親自丈量了梵高當傳教士時教堂到礦井的距離,分毫不差;而茨威格要的則是生動傳神,抓住主人公的魂。茨威格寫【巴爾扎克傳】花費了10年功夫:通讀他的全部作品,而巴爾扎克僅長篇小說就有90餘部;採訪了許多與巴爾扎克有關的人物;找到幾乎是力所能及找到的大量書信,以及巴爾扎克的債務證據,甚至巴氏的出生證明,將這些材料加在一起互相印證、類比,深入到巴氏的靈魂深處。

一旦抓住了『魂』,茨威格便從跑道上起飛,『畫』出了巴爾扎克的傳神肖像。比如巴爾扎克參加巴黎文學沙龍的一段描寫,令人拍案叫絕:巴爾扎克穿着一件棕色外套,胡亂扣着紐扣,鞋帶一半散亂着,當他矮胖的身體投進圈椅時,椅子發出危險的吱嘎聲。在座的貴婦們大感意外,這個腦滿腸肥、滴着髮油的傢伙,難道就是我們的偶像嗎?而那些作家們則滿意地睨視着鏡子裡的自己,覺得比巴爾扎克聰明多了,便在扇子後面隱藏着得意的微笑……

這段描述茨威格用了3個不同的視點加以刻畫,一是作家的視點,二是沙龍中貴婦的失望心態,三是巴黎小作家們的自鳴得意,反襯了巴爾扎克的不修邊幅,喜好虛榮,融不進上流社會社交圈的窘態。讀後誰能忘得了?

茨威格給我一個最大的啟示就是DD豐富資料,豐富採訪,但要穿越資料,穿越採訪,最後走進去尋找人物之魂。

從泛讀到精讀,樂而忘憂 在這個喧囂而充滿焦慮的年代,有溫飽的生活又能有『猶如靈魂附體』的好書可讀,就是一種幸福

里爾克被譽為『歐洲詩人中的詩人』。一位俄羅斯女詩人說過:『我們可以超越哥德,但無法超越里爾克,因為超越里爾克意味着超越詩歌本身。』里爾克的【羅丹論】總共不過3萬字,卻成為研究著名雕塑家羅丹最權威的著作,其詩一樣的語言與羅丹的作品融為一體。

里爾克為了寫這本書,不要任何報酬,義務給羅丹當了好幾年的私人秘書。他最大的特點是『無處不形象』。例如,他在【羅丹論】的開篇便寫道:『羅丹在成名前是孤單的,榮譽來了也許更孤單了;因為所謂榮譽不過是圍繞在名字四周的誤會的總和。』從『孤單』入手來論述羅丹,不但形象而且以其貫穿一生的『孤單』,顯示了【羅丹論】的特殊深度。

我喜愛里爾克的【羅丹論】,反覆閱讀,有時還出聲誦讀,享受個中況味。我發覺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年輕時的泛讀,到後來的精讀;從追求廣度到探求深度,再發展到反覆解析我最喜愛的段落。一句一句地閱讀,然後找到貫穿線索DD何處直行,何處拐彎,何處往返形成照應等等。這樣精讀下來,熟練到能夠背誦。習慣成自然,每次出門坐車就開始解析,夜半失眠也進入解析,把零碎時間都利用起來,收穫卻很大。不但對寫作有很大的助益,也改善了心理。用余光中的話說『猶如靈魂附體』。這些大作家的胸懷、眼光逐漸同化了我,使我樂而忘憂。

里爾克的『無處不形象』,也讓我的寫作一直追求用形象說話。

以上這些文學大師以及更多偉大的作家們,共同用他們的人生智慧和生命結晶體DD書籍,為我們鋪砌了通向人生高處的台階。我閱讀書籍一步步拾級而上,不禁想道:什麼是幸福?在這個喧囂而充滿焦慮的年代,滿足於選擇簡單化的我,認為有溫飽的生活又能有『猶如靈魂附體』的好書可讀,就是一種幸福。


來源:長江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