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展览展示对象的视角选择 1.要关注三个关键词:艺术品、产业、博览会 总的来看,艺术品是主线,产业是基调,博览会是形式,所以,不能搞成单一的艺术品博览会,那就与艺术博览会同质化了,就会引起同质化竞争的冲突。我们一定要清楚,艺博会的主体是画廊,而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主体应该是产业主体,而不仅仅是画廊或是艺术品,我们更多地应强调产业过程中的艺术产品,强调艺术品产业链的构筑与培育。所以说,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展览展示对象的视角选择,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创艺术; (2)衍生艺术品; (3)艺术服务产品:包括顾问、咨询,艺术金融产品、艺术产业教育; (4)产业支撑服务体系:鉴定、评估、保管、物流、保税、金融服务等; (5)主题性艺术空间:艺术综合体、艺术街区、艺术小镇、艺术城市等。 2.硬展览与软展览 (1)硬展览就是现场的展览展示; (2)软展览主要指活动与推广。 事实上,硬展览是展览成功的基础,软展览是展览效应的倍增器,是亮点,是提升展览品位的重要支撑,重点抓好:一是发布会,注意时机、内容与传播;二是论坛,其中论坛主题的确定要具有前沿性与世界性,注意演讲嘉宾的权威性与前瞻性;三是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选择要有高的认识,这样形成的共识才能具备高穿透力;四是互动活动,要注意互动环节的休闲体验性及奖励的示范带动性。 四、策划及运作需注意引入竞争机制 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基本定位大致是展览展示、艺术品交易、新业态的走向传递及新发展的教育,展示与推动“艺术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理念。首先要克服把某项工作委托给某一大机构就会有好的结果的想法,特别是一些重要活动的方案策划,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撑作用,更要发挥市场机制的竞争作用,在竞争中优选更好的方案。 (1)组建稳定而又有创造力的策划团队,搞好传承与创新,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 (2)因地制宜地形成活动的特色与品牌内涵,明确优势,聚焦主线,减少泛化主体的干扰,提升关注度。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试图推动的“主场所+分会场+工作室”的战略路径与模式,具有一定的特色,值得进一步探索。 (3)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每次都应明确有限的重点、亮点,分阶段推进博览会品质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提高。有限亮点,持续推动,不断积累,形成竞争优势。当然,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除了要强化名人效应以外,还要发挥名品与品牌的效应。 (4)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要在不落幕及留得住上下功夫,并且要把博览会的效应与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及定位融合,博览会影响力的提升与区域发展共同促进。可以提出以宋庄为中心打造北京的中央艺术集聚区(CAD)的概念,加快发展。 (5)加大投入,特别是财政、政策的投入,搞好资源,包括全国、全球资源的聚集,尤其是信息、资本、人才、创意等资源的聚集,实现快速发展。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区域的承载能力,不然就会出现引得来、留不住的状况。 当然,艺术品产业是一个新业态新事物,在我们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还没有很好地掌握的时候,的确存在一个对中国艺术品产业深化认识的问题,更需要有一个对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进行摸索、经验积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必须的,不可省略的。我们要善于学习、研究、探讨,更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大胆创新。 (根据西沐在北京市文化局组织召开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研讨工作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