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匯集了全球華人文化精英的文化盛典――從中國駐外使領館、中國各大媒體和知名專家、學者初步推選的110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10位獲獎個人和1個獲獎集體,作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接受人們的致禮。
此次活動由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僑辦、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央電視台共同主辦,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承辦,頒獎典禮1月17日晚在央視隆重推出。 他們來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領域,每一位都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 2004年,台灣人白先勇開始帶着青春版【牡丹亭】進院校,出國門,到全球各地巡演,8年間,創造了崑曲劇目演出200多場、現場觀眾累計超過50萬人次的紀錄。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在歐美國家巡演12場。此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學等高等學府,相繼開設了崑曲課,白先勇成為繼梅蘭芳之後,第一個向世界介紹崑曲的華人。從前的白雪遺音,如今奼紫嫣紅開遍。 指尖在黑與白上跳躍,心靈在東西方穿梭。鋼琴巨星郎朗成名後,一直致力於把中國的優秀樂曲傳播到全世界,【黃河】【長江之歌】【瀏陽河】等成為他世界巡演的重要曲目。現在,郎朗的影響已遠遠超越了音樂界,世界上很多人因為郎朗喜歡上了中國,開始對中華文化產生濃厚興趣。頒獎典禮上,他與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合作的【康定情歌】再一次征服了人們。 當代大儒,學貫中西的美籍華人杜維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奔走世界100多個國家,把儒家崇尚和諧的處世哲學,把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帶到了不同國度的講台,為紛爭不已的世界打開了對話的大門。 而另一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則是公認的民間大使。在尼克遜訪華、中美建交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她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她是一個傳奇,一段戰火中的姻緣,連結兩個國家的不滅的情緣;無論身在戰場,還是異鄉,她總是與祖國站在一起。她總是在路上,穿越海峽,穿越太平洋,為祖國不斷地穿針引線。 說到名揚天下的中國功夫,作為陳氏太極拳第19代傳人,陳小旺對中國功夫的海外傳播功不可沒。1990年他毅然走出國門,立志將太極拳在異國他鄉發揚光大,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由其擔任會長的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已經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8個分會,海外弟子達30萬之眾。他讓國粹走出國門造福人類,並開創了功夫傳承文化的新境界。 漂泊海外的遊子,則帶着中華文化的行李,在不同的國度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75歲的曾繁興是非洲傳播中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曾擔任毛里裘斯文化部長。數十年間他為傳播中華文化做了很多實事,如提高當地中文教師待遇、在當地舉辦龍舟節、關帝廟的擴建工程等。如今,在毛里裘斯,華人僅占當地人口的六十分之一,但中華文化影響卻很大,舞龍舞獅等大受歡迎,中國的春節也被定為當地的法定節日。 82歲高齡的泰國華僑梁冰女士,放下生意,專職做起了華文教育的義工。她為學校募款並引進師資人才,組織參訪團到各地學習交流,為華文教育默默付出了六十六年,為華文學校捐贈了五六千萬泰銖,相當於一千多萬元人民幣。 法籍華人潘立輝1976年在巴黎創辦友豐書店,主要經營出版中文圖書。30年來,這個巴黎的書生,以一己之力,在法國開創了方塊字的綠洲,用圖書為中法文化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樑。如今潘立輝的友豐書店和友豐出版社不僅成了巴黎的華文中心,也成為整個歐洲傳播中華文化的磁場。 最激動人心的當屬楊振寧推介莫言,兩位同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但他們獲獎的時間卻相隔了55年。相隔半個世紀的兩位獲獎者,均是中華文化的驕傲。剛剛獲諾獎的著名作家莫言特意為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送上一幅書法作品。人們對剛剛頒發的諾獎及莫言的致詞還記憶猶新,如今重溫仍倍感親切。目前,莫言是作品被翻譯成外語語種最多、在全球出版數量最大、擁有讀者群體最廣泛的中國作家。 一個籃球運動員,兩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年度『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成為東西方文化的橋樑,姚明創下了這樣的奇蹟。NBA賽場內外,姚明用頑強進取、睿智幽默、謙遜大氣、平易善良這些極具東方色彩的精神品格,贏得了世界,讓世界對中國有了新的了解與認識。 最後一個獎,頒給一個集體,他們把漢字帶到全世界,把中華文化帶到了全世界。這個集體就是孔子學院總部。2004年,中國國家漢辦開始探索在海外設立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公益機構――孔子學院。作為全球孔子學院的最高管理機構,孔子學院總部應運而生。如今,孔子學院總部已經在10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00所孔子學院和500多個孔子課堂。每個方塊字,都是中華文化的種子,每一堂課,都是東方大國的舞台。是魅力,也是實力,這些來自君子國度的文化使者,他們比先賢走的更遠。 這個星光燦爛的夜晚,我們和這些精彩的人物分享了絢麗的中華文化盛宴。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克服了重重困難,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播撒到世界各地,讓每一位華夏子孫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火種,都是光,溫暖並照亮所有華夏子孫的心靈。 (本報北京1月17日電 本報記者 蘇麗萍)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