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网络质疑是把双刃剑 缺乏理性会成社会公害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1-18 18:52| 發佈者: 对酒当歌| 查看: 1493| 評論: 0|來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现在有一种社会倾向:有些人对什么事、什么人都要“质疑”,本来是毋庸置疑的,也有人要提出“质疑”。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好像什么都不可信,什么都不值得信,以致闹得疑神疑鬼,疑人疑己。尤其是网上的“质疑”,正 ...

现在有一种社会倾向:有些人对什么事、什么人都要“质疑”,本来是毋庸置疑的,也有人要提出“质疑”。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好像什么都不可信,什么都不值得信,以致闹得疑神疑鬼,疑人疑己。尤其是网上的“质疑”,正成为一些人手中的“利器”,动不动就要挥舞一番,常常铺天盖地,甚至形成一种左右事态的舆论,结果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前一段时间,围绕杀人恶魔周克华的死,网上的“质疑”就沸沸扬扬,闹得一些人也盲目地跟着“质疑”。本来,悍匪周克华在街头被击毙,是明明白白的事。有周克华被击毙的照片为证,有重庆警方的新闻发布会为据,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偏偏有人要“质疑”:先是说他是“自杀”,接着又说是“误杀”、死者是“顶包”的,甚至指名道姓地说被杀的是外地来办案的民警等,质疑甚至有鼻子有眼、言之凿凿地指出各种“疑点”。有关部门不得不一次次出面澄清,公布现场图片和DNA鉴定,公示所谓被“误杀”民警的图片和资料。仅仅是为了澄清事实、回应“质疑”,有关部门就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这种“质疑”,如果只是个人在心中画个问号倒也罢了,许多人习惯把它表达出来、影响社会,偏偏就有许多人盲目跟风、随声附和,这就形成一种误导和错误的舆论,甚至形成一种对党、对政府、对相关组织机构和办事人员的不信任情绪。毫无疑问,这样的“质疑”对人民、对社会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不是要否定“质疑”,也不是要封存这个“利器”。质疑对于明辨真伪、分清是非,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有许多事,就是在“质疑”声中真相大白的。有些腐败分子,就是在被“质疑”下原形毕露的。有“疑”才能“质”,无“疑”就没有必要“质”。无“疑”而“质”,不仅是多此一举,而且会让被“质”者受伤,甚至导致亲痛仇快的后果。

“质疑”,应该建立在充足的理由、可靠的依据之上,应该体现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而捕风捉影、妄加推断、主观臆测,不仅“质”不出“疑”来,而且会引出“鬼”来――过度“质疑”,必将产生社会公害。所以,我们需要摒弃的是过度的“质疑”、随意的“质疑”、无根无据的“质疑”,我们需要保留的是理性的“质疑”。

(庄电一 中国新闻出版报)


来源:中国新闻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