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北京将文创产业功能区减至19个 避免同质化竞争(1)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1-28 18:56| 发布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579| 评论: 0|来自: 中国经济网

摘要: 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发展设计创意、数字出版等融合型新业态,抓好国家广告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首都核心演艺区、中国乐谷等重大项目。推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设计交易市场、北京文 ...

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发展设计创意、数字出版等融合型新业态,抓好国家广告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首都核心演艺区、中国乐谷等重大项目。推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设计交易市场、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昨天记者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市有关方面正在制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空间布局规划》,将本市目前存在的3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减少到19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

据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周茂非介绍,当前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已成为引领带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地。例如CBD传媒产业收入约占全市40%;中关村及周边贡献了全市软件、网络和计算机服务业近3/4的收入;798地区聚集了200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已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中国动漫游戏城、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星光国家电视节目制作基地等均呈现出主业突出、与相关产业及区域联动发展的态势。此外,首都核心演艺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也已经扎实起步,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等艺术品拍卖及交易市场同步加快发展。

“同样的产业,各个区都在争,每个区都有自己的招数,希望企业能落户。”周茂非提出,北京目前有3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对北京市的文创产业起到带动作用,但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同质竞争。所以,今年将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梳理,把各个区县的功能定位跟集聚区的建设有机结合,最终规划打造成19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

周茂非介绍,这些集聚区要改改名,和区县定位结合,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比如怀柔打造中国影都,建设制片人基地、拍摄基地、电影之都总部。凡是涉及电影业的发展,影视剧的发展,就引导企业到怀柔去发展。再如网游动漫类的到石景山发展,创意设计类企业可以到通州落户,文艺演出集中到天桥和天坛等等,通过专项资金可以扶持这些专业项目发展。

怀柔区

打造高水平中国影都

引入好莱坞3D创意技术、中影23家顶尖企业落户、前10月影视产业收入16.1亿元……据怀柔文促中心主任吕晓国介绍,近三年来,国产过亿票房的大片中,近半数出自怀柔,从剧本创作到拍摄、特效、制作、交易、旅游,怀柔已经初步形成“全链条”影视产业,有望打造成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中国影都”。

作为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唯一的影视产业集聚区,怀柔影视基地规划总面积18平方公里,这里集聚了中影、星美、华谊、小马奔腾等影视企业360余家,累计拍摄制作《建国大业》等影视作品1300多部。不仅如此,美国好莱坞一线创意公司也与北京本地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以中方为主体,在怀柔区设合资公司,未来将有更多好莱坞电影的3D等特效将是“怀柔制造”。此外,进驻怀柔的还有中影数字巨幕公司,其“核心武器”――中国巨幕系统填补了国内巨幕电影放映的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才一年公司已签订合同金额过亿元。到2019年,总投资约610亿元的中国影都将落成,每年将实现税收约11亿元,解决就业约7万人次。

石景山区

吸引半数以上

“动漫产业”落户

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于2006年底获批首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当年文化创意企业不足300家。2012年,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已超过2000家,在GDP的比重已超过10%。

全国十大动漫游戏公司全部聚集在此。昔日的工业老城区正在转型成为文创产业中动漫游戏领衔的创意之城。

石景山区副区长李艳表示,石景山CRD文化娱乐休闲产业不断完善,长安街西延长线综合商务轴上将有文化创意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呈现聚集发展。石景山区获得了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国家级授牌,基地核心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成功引进了搜狐网络游戏事业部、华录文化等一批龙头企业。

今年,位于石景山CRD核心区的融科创意产业中心迎来第一位进驻的总部公司搜狐畅游。这家自2010年落户石景山的趣游公司,从一个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100多人的中小企业,转眼成为中国最大的轻游戏服务商之一,现拥有1500多名员工,全球注册用户过亿,年销售收入逾10亿元。


来源:中国经济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