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协河北武强县委员会编著的“家谱”式的大型史志书籍《武强姓氏与村庄》25日在此间举行了首发式,将为“年画之乡”、“千年古县”武强县2200余年历史“寻根”。 武强地处燕赵腹地,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中国著名的“年画之乡”。据史志记载,武强始于夏商时期,正式建制于两汉。仅被称为“中国农耕文化杰出代表”的武强年画就有500多年历史。 据《武强县姓氏与村庄》一书主编侯金栋介绍,该书历时4年多的时间,百人参与编辑、1000余人参加进村入户的具体调查,全书570页,35万字,是一部“家谱”式的大型史志书籍。它涉及对全县238个村、158个姓氏古往今来的考证,是一本很有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史志书籍,是一本以寻根形式凝聚民心的百科全书。在衡水市,该书是第一本县级对“姓氏村庄”进行全面考证的文史书籍。 首发式上,一些资深老干部和文史工作者对该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向十分重视文史工作的武强县原政协主席张清安说,姓氏文化、村庄文化,这是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不被人们重视,而且在“文革”遭到严重破坏。现在,抓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良好机遇,把它挖掘出来,是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乡土教材。 从事多年地方志工作、现《武强县志》主编张凤雨说,姓氏与村庄,是人人都涉及到的民间文化,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一些姓氏中,出现过许多清官、乡贤、义士和有声望的名人,在今天的德化教育中能起到荣乡树典、尊老敬祖、和亲睦族、崇贤厚德、弘扬正气的良好作用。 年近8旬的老干部张占勤,在这次姓氏、村庄“寻根”活动中,多次回到他的老家东张庄村查证资料,召开老年人座谈会,把该村的张姓、戚姓等14个姓氏和古往今来的各个姓氏中的名人及人口变迁情况搞得清清楚楚,并打印成册。 张占勤说,“老年间的家谱、墓碑大都没了,我们这些老年人有些事儿还能回忆起来。如果我们再不在了,再想搞姓氏文化、村庄文化也不好搞了。在此书的挖掘过程中,就有李运来等4名老干部因病去世”。 据武强县政协主席许汝棣说,参与《武强县姓氏与村庄》一书活动的有离退休老干部、机关干部职工、学校教师、乡村百姓,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更有企业家和社会友人慨解囊;充分体现了武强人民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热爱家乡的浓厚情怀。许汝棣称,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但是对武强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而且为文化大县建设提供了详实的载体。(崔志平 刘金英)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