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人才瓶颈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面临数量与质量的差异。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有1200万,不到全部中国人口数量的1%。而美国和欧盟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粗略统计有10%到12%。文化产业仅以电影为例,2012年几百部中国电影的票房加在一起还不如34部美国大片。 电影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对人才太急于求成。范周说,不仅要允许人失败,还要允许人在成功和失败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共十八大对文化产业提出的期望,其要义是让全民的创业创意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内可以制作出的最大数字动画。2012年水晶石公司还为伦敦奥运会提供了数字视觉总包服务。这家公司的副总裁于朝宗说,水晶石并不是人们以为的纯粹高科技公司,比水晶石科技水平高的有很多。水晶石的特点是“文化加科技”,这像一个哑铃的造型,两头圆圆的,中间是一个杠。谁去推动这个杠?还是对文化科技都有深入理解的创意人才。水晶石急需的人才即使在国内最著名的大学也找不到。水晶石主要是通过实践平台来培养和提升人才。如果科技与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产生,大概30岁会升到总监和主管的地位,这是水晶石17年来的经验。 范周说,“有些人才使用起来是很麻烦的。有些人才由于有特殊才能,所以在管理上不会让别人成为主宰。企业对这种人才的涵养、对失败的容忍度,往往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2012年度创意领军人物中的一位是来自传统的国有文艺院团,这是中国木偶剧院的经营者赵永庄女士,木偶剧院从封闭发展到走向市场,其成功不在于背景、财力,其经营模式也没有新奇之处,关键是原有人才得到了最大可能的调动,发挥出人才的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花建说,“如果不懂文化,只懂单纯的投资,他就无法理解为什么《阿凡达》《花木兰》能够采用多个国家的元素,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这就是文化产业的奥秘。它既是产业,又包含深邃的人文精神、人文修养和人文胆识。所以它依托于文化,落点在产业,但又在更高的意义上表现文化。”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种各样的泡沫、挫折和失误中,中国仍然会有一批富有远见的企业家能够沉下身心来高瞻远瞩,能够在看似冷淡的氛围里率先做出具有长远意义的文化项目投资与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刘巍) 来源: t望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