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藝術品交易將開始"破冰之旅"? 當代水墨有望突圍(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2-17 18:55|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422| 評論: 0|來自: 廣州日報

摘要: 北京隆榮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建業: 中國書畫市場價值觀開始正常化 2012年的書畫藝術品市場,可以用四個既矛盾又統一的詞來概括:下滑、堅挺、升值、質疑。 一、下滑。2012年受國內經濟收縮、國際 ...

北京隆榮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建業:

中國書畫市場價值觀開始正常化

2012年的書畫藝術品市場,可以用四個既矛盾又統一的詞來概括:下滑、堅挺、升值、質疑。

一、下滑。2012年受國內經濟收縮、國際經濟形勢不振等因素影響,中國拍賣市場出現了滑坡,總的成交率、成交額都有所下降,秋拍比春拍又繼續退步。

二、堅挺。與其他門類比較起來,書畫還是更堅挺一些。2012年秋拍,前十名的拍品中書畫占了七席,說明書畫的領軍位置並沒動搖。

三、升值。儘管市場冷落,但書畫的升值趨勢並沒有變,像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李可染這些名家的作品,價格上升趨勢還是很令人鼓舞的。

四、質疑。伴隨着市場的回落,高價位作品備受質疑。更重要的是,這些質疑並非空穴來風,都有比較充分的證據。這說明收藏者的免疫力增強,藝術品市場正在走向成熟。

也常有人問,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當代書畫,哪個板塊投資前景更輝煌?從前幾年的狀況看,古代賣不過近現代,近現代成交率不如當代,這幾乎成了一條定律。其實,就『含金量』而言,本來古代書畫的價格應該遠高於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但在去年以前,唐伯虎就是賣不過張大千,文徵明甚至比不上何家英,原因就在於人們的鑑別能力差,市場不成熟,投資者寧可買在世作者的作品也不買古代名家的作品。這跟國外的書畫市場恰恰相反。

可喜的是,去年古代書畫的價格相較而言日漸抬頭。去年春拍,書畫類別的前十名中,近現代占了七席,古代書畫只占三席,到了秋拍,前十名拍品中書畫占了七席,其中近現代書畫只有兩件,當代書畫僅一件,其他四件為古代書畫。這說明古代書畫越來越受重視,中國書畫市場開始向正常方向發展。

因此,今年書畫愛好者的注意力,可以更多地轉向古代部分。我想,2013年的書畫市場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書畫板塊將繼續保持領軍地位,增值也將比去年更明顯,書畫投資完全可能出現新的高潮。但是隨着造假風氣的興盛,贗品會越做越逼真,鑑別起來會更困難,投資的風險會更大,所以,收藏者要提高警惕,認真識鑒。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謝曉東:

收藏風氣正在向文人傳統回歸

總結2012年的書畫藝術市場,最令人欣慰的是文人收藏傳統的逐步回歸,以及對二三線名家的價值再發現,相信這一趨勢在2013年會延續下去。

2012年整個藝術品市場都處於調整期,但市場也在慢慢達到一個新的平衡。就古代書畫板塊看,雖然過億拍品鳳毛麟角,但整體表現還是相對突出的,一些重要作品也拍出了較理想的價格。以我們為例,沈周的【行書蝸殼詩軸】拍出了三千多萬元,即便是市場最好的時候,這個價格也是很高的。古代繪畫的精彩作品同樣也有上佳表現。嘉德上拍的董其昌【仿黃公望富春大嶺圖】,成交價也超過六千萬元。

近現代書畫部分,因為量大,隨着市場的調整,受到的影響比較明顯。此前市場表現很活躍的十二大名家的作品,成交數量減少了,買家對作品也比較挑剔。不過,有權威著錄、能代表畫家創作風格的作品,仍然有精彩表現。去年我們推出的【長春集】,拍得很好,封面拍品石魯的【秋荷】成交價近四百萬元。

去年各大拍賣公司也紛紛上馬當代書畫板塊,雖然它在整個書畫拍賣中所占的份額還比較小,但我們對其前景也很看好。這一部分受經濟環境影響比較小,只要價格合適,藝術水準不錯的作品,成交狀況還是比較理想的。

透過這三大板塊,我們可以看到,市場對精品的追逐依然有很高的熱度。就此而言,市場永遠是不缺錢的。這是基本的市場邏輯、投資邏輯。遵循這樣的邏輯,二三線名家的精品價格開始看漲。

另外,跟書畫緊密相關的板塊,譬如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名人手稿信札,價格普遍上漲。這既是資金在尋找價值窪地,也表明了我們的收藏理念在日漸回歸傳統。

對於2013年,我的預期比較謹慎樂觀。整個社會的經濟可能會穩健提升,藝術品市場總的成交率、成交額可能會跟2012年秋拍持平,甚至會出現一些驚喜,而我仍然比較看好與古代書畫相關的一些新領域。新年,我的建議是,從文人、文化、精品的角度出發,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


來源:廣州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