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以市场为导向的青年美展是展示平台还是秀场?(1)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2-25 17:54| 發佈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250| 評論: 0|來自: 广州日报

摘要: 刚刚过去的2012年,可谓是各式各样的以“青年艺术家”为名义的艺术展览、博览会、艺术节扎堆的年份。2012广东青年美术大展、“青年100”美术大展、中央美院美术馆首届CAFAM未来展、CYAP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 ...

刚刚过去的2012年,可谓是各式各样的以“青年艺术家”为名义的艺术展览、博览会、艺术节扎堆的年份。2012广东青年美术大展、“青年100”美术大展、中央美院美术馆首届CAFAM未来展、CYAP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今日美术馆“2012之舟――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大大小小的“青年艺展”轮番上阵,令人目不暇接。当很多人在为青年艺术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关注而鼓掌叫好的同时,也有人认为,这种“一窝蜂”式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选秀”,并不可能选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家,反而造成行货泛滥,有对青年艺术家“揠苗助长”之嫌。“青年艺展”真的是浅薄的秀场吗?它对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有没有益处?今天,我们请来各方专家畅所欲言。

广东省美协主席 许钦松:

青年人需要更多的展示平台

去年,各种各样的“青年艺展”比较多,其中又分了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比如广东美协主办的2012年广东青年美术大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举办的面向4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美展,没有走市场,是纯学术性的;另外还有一些走市场路线的“青年艺展”,比如刚刚举办的“大艺博”。虽然社会评价毁誉参半,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赞同和鼓励这种探索的。

事实上,目前无论是官方的、学术性的展览,还是那些走市场路线的“博览会”,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处理得好,它们双方还可以互相促进。美协的、官方的展览可以做出一些学术上的引领,不断提示和警醒学术应有的方向。当然,美协也不能包打天下,比如指望我们去为青年艺术家构建一个进入市场的平台就是不现实的。事实上,目前广东整个国画界,一路数下来,真正有市场的不过二十几个人。所以年轻艺术家确实不能只盯着体制内,必须得和整个社会的需求联动起来,这是一个必然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青年艺展”这种所谓的选秀平台还是多多益善,尽管它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把这个大门关闭,年轻人就彻底没有机会了,这才糟糕。宁可敞开大门,让年轻人自己去广大的空间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样其实会成熟得更快。

商业味比较浓厚的秀场,会不会影响年轻艺术家的成长、造成行货的泛滥?我不否认这个可能性的存在。年轻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流变――有的人一飞冲天,也有的人一败涂地。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处在初级阶段,懂艺术、又懂经营的艺术品经纪人又很少,可能会出现低俗的、没有品位的作品大受欢迎,有学术品格的反而不被接受。其实不止“青年艺展”这样的选秀平台,画廊也存在这种问题。但我想,在和市场的角力过程中,可能也会给青年艺术家一个锻炼,考验艺术家自身的力量。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自己的学术目标追求,很容易给市场牵制,然后沦落为艺术市场的牺牲品;而如果你自己够强大,够坚定,能够把持得住,最后还是可以脱颖而出。

从我自己的接触艺术品市场的经历而言: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三十几岁的我也曾处在一个非常彷徨的时期。为了谋生,我必须得主动适应一些事情,比如给香港人画那种挂在宾馆里的行画,一张卖五六块钱。但在这个过程中,我非常清楚这不是我的艺术追求。我在暗自积聚力量,让自己变得强大。这个过程,有耐心,还得有信心。现在这个时代,纷纷扰扰,各种诱惑也多,但年轻艺术家不要逃避,勇敢地投入其中,或许也是一种成长的契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 王春辰:

“无人喝彩”比商业模式化更可怕

其实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青年艺术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但在当今,这种关注遭到了较多质疑,比如担心过早的模式化,会让青年艺术家的天分夭折等。这些质疑有一定道理,但夭折的“风险”和完全没有人去关注的“冷清”,到底哪个更可怕一些呢?显然,对于青年艺术家,最需要的还是关注。

我们做“亚现象”展,初衷即来源于此。这是一个非盈利的展览,邀请业内一些非常有口碑的批评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等进行推介。每位推介人可以推介6个艺术家,一共提名了290位艺术家。我们策展委员会在其中再挑选出93位的近200件作品。展览的社会反响很好,很多艺术家借助这个平台得到了肯定和鼓励,获得了自信,也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映。很多商业机构看了我们的展览及画册,就跟这些艺术家联系,给他们做展览,或者直接就做了代理。

和“未来展”不同,还有不少“青年艺展”是完全商业性的。毕竟中国现在是个商业社会。而且,国际上,从商业的角度来支持青年艺术家发展也是正常现象。高质量的商业追求,也是推动、鼓励青年艺术家前行的重要动力。“商业”可以有很多落脚点,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否则我们都不要做艺术了,让青年艺术家自生自灭,也不是这个社会应有的态度。

当然,商业的介入必须得有个前提,就是你可以支持青年艺术家,但你不可以干预创作,一定要让艺术家有一个宽松的创作自由;其次,作为青年艺术家,自己也得有个明确的判断,不能什么好卖,你就不停地复制它,最后丧失了创造力。


来源:广州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