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评旅游景点题字留名:别让历史知道你无知地来过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2-26 18:13| 發佈者: 真衣| 查看: 1691| 評論: 0|來自: 文汇报

摘要: 只要对故宫历史略知一二的人,都会知道一段耻辱的历史: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侵略军在紫禁城耀武扬威,除了挨个坐上太和殿宝座拍照之外,还用刺刀刮取贮水铜缸的鎏金涂层。至今铜缸上仍有道道刮痕。    100多年 ...
只要对故宫历史略知一二的人,都会知道一段耻辱的历史: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侵略军在紫禁城耀武扬威,除了挨个坐上太和殿宝座拍照之外,还用刺刀刮取贮水铜缸的鎏金涂层。至今铜缸上仍有道道刮痕。 
  100多年过去了,有一口铜缸上又多了粗野的印记:有游客偷偷地涂上“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此事在微博上曝光后,网友纷纷谴责。现在,铜缸上面的字样虽然已经抹去,但是对文明的伤害一时难以消除。
  古往今来人群中确实有少数“留名狂”。早在公元前356年,有个希腊人为了出名,悍然纵火焚毁了西方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1991年,有一个意大利艺术家用锤子砸毁了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大卫》的脚趾。最近又有一个法国游客用油笔在德拉克洛瓦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上涂字。
  而在旅游景点题字留名的习惯,在中国由来已久。就连《西游记》中,孙大圣也未能免俗,要拔根毫毛,变成墨笔,在如来佛祖的手指上写上“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字样。 
  “留名狂”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但是国人喜欢“到此一游”大多还是文明习惯的问题。因此,要治理“到此一游”病,仅靠旅游场所定一些规章、贴一些告示、多装几个摄像头,无济于事,关键在于用文明去感化人心。
  其实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默默无闻地度过短暂的一生,难得造访名山大川,总要留下自己来过的证据。这样的心理谁都有,但是我们应该留下文明的证据,而非无知、粗野的证据。
  而避免自己无知、粗野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文明旅游。在景区,我们最好能做到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最多是不能免俗地拍几张照片以资留念,以现在的数码保存技术,留个百八十年不成问题。事实上,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游客的踪迹早已经定格在四维时空之中,挥之不去了。
  在故宫铜缸涂字事件中,广大网友表现出的愤怒,是一种文明的义愤,这说明文明旅游正在成为共识。文明的共识一旦形成,对于清除陈规陋俗,将如风行草偃,水到渠成。
来源:文汇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