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反思李天一案 该谴责的不只有李双江父子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2-25 19:44|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2347| 評論: 0|來自: 中国网

摘要: 李双江一时接受不了儿子李天一涉轮奸案不争气的残酷现实,74岁的李双江精神上受到了极大打击,他气得已经生病了,这两天正送往医院治疗;也令李天一母亲梦鸽痛不欲生。(2月24日《华西都市报》) 李天一涉轮奸案 ...

李双江一时接受不了儿子李天一涉轮奸案不争气的残酷现实,74岁的李双江精神上受到了极大打击,他气得已经生病了,这两天正送往医院治疗;也令李天一母亲梦鸽痛不欲生。(2月24日《华西都市报》)

李天一涉轮奸案发生后,众多的网友口诛笔伐认为,身为父亲的李双江对李天一失于管教,才导致了李天一涉轮奸案违法犯罪,并认为“星二代”的成长,不管是涉德还是涉法问题多多,应该引起重视。

身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的李双江,老年得子,自然不胜欢喜,溺爱的成分也不少,但是溺爱并非就是李天一走向顽劣乃至违法犯罪的根源,有很多溺爱的孩子,也能够从溺爱中品尝到父母的爱,从而化溺爱为感恩报道的动力,也能够做好人。李双江作为德高望重的歌唱家和慈父,也在平时对李天一的成长教育中做到了循循善诱,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无奈儿子不争气,李双江纵使再会教育,也拿儿子没办法。

之所以说过度诠释李双江对儿子“失于管教”是一种矫情,是因为,对于父母,有些孩子这辈子本身就是来讨债而来,而有些孩子就是还债而来,讨债而来的孩子父母必然遭受子女种种横逆的折磨,还债而来的子女不惹父母生气,对父母呵护有加,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命中注定,怎么挣扎都没有用。

台湾著名教育家曾仕强谈到父母教育子女健康成长时指出,父母的用心和不用心都会得到无外乎的四种结果,其一,父母努力用心,孩子成器;其二,父母努力用心,孩子不成器;其三,父母不用心,孩子成器;其四,父母不用心,孩子不成器。这就说明,父母的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是并非付出总有好的回报,教育在人,成事在天,孩子的本性中就带有太多的劣根性,自然会大逆不道。

从李双江儿子犯罪说到“星二代”不成器,假若涉轮奸案的李天一父母都是平民百姓,这样一起案件并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其父是李双江这样的艺术家光环笼罩在李天一头上,才引起了轩然大波。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的“星二代”还是遵纪守法的公民,虽然谈不上“模范”,但是随波逐流也罢,在潜规则中游刃有余也罢,毕竟表现说得过去,所以从李天一涉轮奸案一味放大“星二代”的浪荡和违法违纪,不仅不现实不科学,也不公允,更是对“星二代”的丑化。

不管是明星犯罪还是“星二代”犯罪,其犯罪概率和社会的违法犯罪概率大致差不多甚至比社会违法犯罪概率还低,过度诠释李双江对儿子“失于管教”与其说是李双江不负责任,还不如说是愤愤不平者钻牛角尖,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儿子不争气即将锒铛入狱,请将心比心,理解一位74岁老父亲的失望和焦虑的心情,面对李双江气得已经生病住院,面对梦鸽身为母亲的痛不欲生,这个时候一味的谴责无异于给李双江和梦鸽的撕心裂肺的伤口上撒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看待李天一涉轮奸案,更应该站在更高的和更广阔的角度来反思演艺圈的潜规则对于李天一以及其他“星二代”健康成长的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没有的潜规则,演艺圈有,社会上有的潜规则,演艺圈更甚,为祸犹烈。演艺圈凭借潜规则成为物质和精神杯满钵溢的大赢家,也正是因为演艺圈比社会更龌龊,才让李天一们过度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不可一世,无法无天。李天一的造孽,是李双江家庭的悲剧,也是演艺圈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不仅警醒演艺圈,更警醒世间一切人。

一味谴责李天一和李双江,而不谴责该案件中的其他嫌疑人,对李双江不公,对演艺圈不公,从更深的社会层次来剖析,社会对于李天一涉轮奸案有没有过失责任。低俗、色情的文化娱乐以及或明或暗的洗浴中心等的色情文化乃至一场场“官场艳情现形记”的不断落幕和上演,说的更白一些,一些人对性的随意性和赤裸裸的勾引和卖弄难道不是李天一犯罪的间接原因吗?

一起李天一涉轮奸案,该反思的很多,如果仅仅从李双江“失于管教”的浅表来分析,未免太低级和鼠目寸光。如果李双江平时管教很严,管教有方,但是李天一涉轮奸案还是发生了,还能够从“失于管教”来反思吗?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家庭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孩子不是家庭的专属物,学校,社会,朋友,亲戚,文化,经济和法制等等无不是诱因。如果社会不庸俗,如果文化很健康,如果法制很严很深入人心,李天一涉轮奸案也许就真的不会发生。

(魏青 原题:过度谴责李双江教子“失于管教”的矫情 中国网观点中国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中国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