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翟晓林
梁文道有篇文章这样开头:读书是很奇妙的事,偶尔会出现一些重新被发掘出来的作家让你非常惊讶:居然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作家,文章写得这么好,怎么过去大家没注意到? 木心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去年12月,随着陈丹青笔录的木心《1989-1994文学回忆录》出版,不断有读者问起,他是谁?此前,2006年,他的第一本书在大陆出版时,这个问题曾被提起。 再往前溯,上世纪80年代,这个问题在台湾同样被问起过。台湾记者曾问:“木心是谁?”木心引用法国文学巨匠福楼拜的话作答:“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 就像陈丹青先生应年轻读者之请、在木心身后出版他的文学回忆录一样,今天,我们导读木心,希望由此打开一条通往艺术家个人的路,以及他背后那些没有被割断、没有被异化的文学与艺术。 一生不婚,甘愿为艺术占有 木心原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木心是其笔名。他称,“木心”有中外两种解释,一是取自孔子的学生所说“夫子木铎有心”,“木铎”指号角之意。另一个解释来自英国,表示一个男人很坚强,就说有一颗橡树的心,即“木心”。 木心祖籍绍兴,1927年2月1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家中为工商地主的书香门第,家产万贯,外婆家开地毯厂。但他的兴趣只在艺术,不喜商业。父亲早丧,后来家中80亩田地被他半卖半送,拿到杭州开了家纸店,“内战”时关闭。 木心这一生不婚,引他的“老师”福楼拜的话说,“甘愿为艺术占有”。 他从小受传统私塾教育,当地名教授、名流来家中授课。母亲也为他讲解杜诗、《易经》。常去同乡茅盾家看藏书。受“五四”新文学影响,他喜欢鲁迅和张爱玲。当时富贵家庭生活已全盘西化,他从小亦阅读圣经、希腊神话、莎士比亚,十四五岁就知道瓦格纳与尼采的那场争论,“文革”之前就看卡夫卡。 1946年进入上海美专学油画,不久转到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曾因领导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政府被通缉。短期加入过新四军,在部队做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在一家工艺品店工作。 1971年,木心因“里通外国”被捕入狱18个月,22部自订文学作品被毁。“文革”结束后平反,出狱第一件事是修缮人民大会堂,因为他曾是19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师之一。之后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1982年木心自费留学旅居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1984至2000年,出版12本小说、散文和诗集。1989年元月至1994年元月,为一批在纽约的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后由陈丹青整理笔记出版。 2006年归国定居乌镇。对于回国,木心说过,“我之回国并非单纯为了安度晚年,而是想实现艺术创造的最后志愿。”可他最后的志愿是什么,现在还不得知。 2011年12月21日,木心病逝于乌镇。 自称“住在绍兴的古希腊人” 木心自称是住在绍兴的古希腊人,这并非玩笑话。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童明曾多次采访木心,在他看来,木心作品中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西方现代派的,且与近三十年来最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如解构哲学等)息息相关。在当今汉语文学作品中,这样的风格甚为罕见”,“木心是以世界精神为体的中国作家。他与世界思想和文学的相通,体现着他与现代的中国思想和文学的相关”。 木心是诗人,所以他依据《诗经》,加入现代内容写成《诗经演》,每首十四行,整整三百首。 木心是散文家,形式自由,长短自如,或如《哥伦比亚的倒影》一气呵成,或者只有短短几行俳句独立成篇。 木心也写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更接近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可是在里面更能看到诗和散文的行踪,各类现代主义小说技巧穿插于小说片段之中,也有几篇如《七日之粮》、《大宋母仪》完全是中国传统白话文小说。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在《上海文学》选登木心的《上海赋》,让作家陈村“如遭雷击”, 怎么也没法想象木心能将上海的味道这么淋漓地表达出来,他成了第一位将木心的文章逐字逐句全文打入电脑的人。 在不多的几个访谈中,木心一直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对散文、小说、诗歌、艺术评论均有很深造诣的木心,本质上是个哲学式的诗人,或者说,是个善于美学思维的作家。而这正是当代中国作家缺乏的另一种素养。 与海明威、福克纳一同列入美国教材 木心最近大热,是缘于陈丹青笔录的木心《1989-1994文学回忆录》出版。陈丹青1982年认识木心,是木心在纽约讲世界文学史时最认真的学生,也是木心至交。 实际上,他的散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在美国东岸的华人知识分子圈流传开来。 木心精通文学、绘画、音乐、历史、诗词等,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份来认定他。 “中国文学的塔外人”,原是木心对陶渊明的形容,而他本人,堪称进入《美国文学史教程》的中国文学“塔外人”。 他的名字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部分散文与小说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 他也是20世纪第一位有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的中国画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收藏家罗森奎斯一举收藏木心的水墨山水画30余幅,木心在绘画上的声望就此奠定。耶鲁出版的《木心画集》全球发行,评价一直为“五星”。其画作2001年在纽约展出,后在全美作博物馆级巡展。33幅画作已被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这差不多是中国画家在西方的最高礼遇。 坐牢也要保持裤缝笔直 木心是个讲究的人,《文学回忆录》的腰封上画了顶礼帽,那是他的符号。 他所作《上海赋》里的旗袍面料全凭儿时记忆,没有资料可查。据说给绸布店经理看到,吩咐手下:“记下来记下来,我们的料子还不够,照这个进货。” 他自己裁剪制作衬衫、大衣,设计皮鞋,烧一手好菜,布置家居更是拿手好戏。他曾亲手把一条灯芯绒直筒裤细细密密缝制成马裤,钉上一排5颗扣子,用来搭配马靴。第一次给陈丹青他们授课时,他穿了深灰色的西服,鹅白衬衫,皮鞋擦得很亮。陈丹青说平时特别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这样无处不在的启发,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人格”。 没落时他也一样有派头。“文革”时被关在积满水的防空洞里,关他的人想,该是爬着出来了吧。可他坐着,裤子还有笔直的裤缝。他从写交待材料的纸里克扣下66张白纸,正反两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写散文,还作曲,藏在棉袄夹层里。 他说:“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小时候,家里几代传下来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后来那么苦,可是你看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后来要饭了,贾宝玉,敲更了。真正的贵族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发显得贵。” 《文学回忆录》摘句 木心讲世界文学史的资料和体例大致依据郑振铎所著《文学大纲》。但他的讲述与学院派有别,史实大幅简略,个人议论既多且广,重点选择的作家和作品,多为他自己偏爱,因此也是他个人的文学回忆。以下为部分警句(节选自《文学回忆录》)―― ■ 说巨匠 有时我会觉得巴尔扎克是彩色的陀斯妥耶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是黑白的巴尔扎克。 一个纯良的人,入世,便是孟德斯鸠;出世,便是陶渊明。 整个明文学,只有金圣叹是大批评家。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言人所不敢言不能言。我批评他,是他将人家原文肢解鳞害,迁就己意,使读者没有余地。拿现代俗话说,还是把读者看得太低。 ■ 说诸子百家 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乃至学者、专家、大儒,都说老子消极、悲观、厌世。我说,正是这一代一代的愚昧无知、刚愎自用,才使老子悲观、厌世、消极。读《易经》、《道德经》,我都为古人难受。他们遍体鳞伤,然后微笑着,劝道:“可要小心,不要再吃亏。” 孔丘的言行体系,我几乎都反对――一言以蔽之:他想塑造人,却把人扭曲得不是人――但我重视孔丘的文学修养。 《道德经》若浅读,就会讲谋略,老奸巨猾,深读,会炼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离骚》若浅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好得很。 ■ 说中国古典文学 汉赋,华丽的体裁,现在没用了。豪放如朗读,现在也用不上了。凄清委婉的宋词,太伤情,小家气的,现在也不必了。要从中国古典文学吸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个方面: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史家述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诗经、乐府、陶(陶渊明)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整个《诗经》是悲苦之声。我骂,儒家,是将好好一部《诗经》弄成道德教训。我想,如果中国有宏伟的史诗,好到可比希腊史诗,但不能有中国的三百零五首古代抒情诗。怎么选择呢?我宁可要那三百零五首《诗经》抒情诗。任何各国古典抒情诗都不及《诗经》,可惜外文无法翻译。 ■ 说文化艺术 在一个万国交界的地方,住了一个老人。形形色色的人不时路过,有英雄、诗人、强盗、美人、商人、小偷、教徒,他们都会敲开这个门,门都会打开,老人会为每个人倒杯水,请他们坐下来,谈一谈。这个老人,就是文学。 好比一瓶酒。希腊是酿酒者,罗马是酿酒者,酒瓶盖是盖好的。故中世纪是酒窖的黑暗,千余年后开瓶,酒味醇厚。中国文化的酒瓶盖,到了唐朝就掉落了,酒气到明清散光。“五四”再把酒倒光,掺进西方的白水,加酒精。 来源:长江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