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國著名時裝設計師郭培歷時3年籌備的『中國新娘』大型文化活動在北京拉開帷幕。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攝 不久前正式發佈的【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為正在迅猛發展的藝術品產業提出了更為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舉措。該計劃提出,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元,形成2至3家具有世界影響的藝術產業集聚區,將中國建設成為世界藝術品重要交易中心。 當文化遇上產業,當文化開始市場化征程,前面是一片廣闊的新天地。 ■爭相趕藝術大集 雖然50元的門票不算便宜,但4月29日至5月2日舉行的2012『藝術北京』博覽會還是吸引了眾多觀眾。走在場館內,到處是擁擠的人群。 『今天,去趕一場藝術大集。』北京市民陳小翔說。作為一個藝術品愛好者和收藏者,他對本次博覽會的關注點在於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創作。 今年的『藝術北京』博覽會吸引了近200家畫廊、藝術經紀機構參會,很多參展畫廊將目標鎖定普通大眾。有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出現了排隊訂購的現象,價格一般在幾萬塊錢左右。 文化部的一份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有實行經紀代理制度的畫廊1512家,藝術品拍賣企業300餘家,經營性藝術品網站205家,市場交易總額達1694億元。據歐洲藝術品與古董基金會(TEFAF)發佈的報告,2011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佔全球交易量的30%。 ■拉動經濟新引擎 2000億元,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額2015年的目標,也是今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的預期。 近年來,北京市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一直不遺餘力,取得的成效也十分顯著。2012年,北京市文創產業總收入預期將突破萬億元大關,文化創意增加值預計將突破2000億元大關。北京市發改委表示,未來5年,北京市將實現文化創意產業佔GDP的15%,2020年力爭達到18%,進一步彰顯全國文化中心地位。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黨中央站在經濟社會全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有賴於文化的支撐。當前,實現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期已經到來。』文化部部長蔡武表示。 事實上,文化產業正在被視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目前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約為2.6%,上海、北京、廣東、湖南和雲南5省市的比例已超過5%,湖北等省份也接近5%;到『十二五』末期,這一比例將佔中國GDP總值的5%左右,成為支柱性產業。 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據統計,從2002年起,國家層面涉及文化產業的政策文件近20個,相關部委出台的文化產業政策超過50個。這些政策涉及經營性事業單位轉制、動漫產業、新聞出版業、電影產業等領域,主要包括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准入政策、土地政策等5個方面。 正是有了這些政策的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由2004年的3400多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1萬億元,年均增幅超過20%,用6年的時間增長了兩倍多。 ■最重要的是創新 有專家指出,文化產業門類眾多、產業鏈長,適合各類型企業、人群和資本進入,既可以是擁有高新技術的大型企業,也可以是個體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產作坊;既可以吸納高端的複合型人才,也能為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提供施展的平台。因此,文化產業是最有利於人們創業或就業的富民產業。 不過,對於一些人認為發展文化產業就是把文化全部市場化,蔡武指出:『做大文化產業,並不意味着要把文化全部「市場化」、「產業化」,我們從來沒有提出這樣的命題。』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峯認為,文化產業最重要的是創新。『文化產業不是將已有的文化拿來產業化,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借鑑文化元素、創意故事和藝術表現形式,創造出新產品和新設計。』 中國許多城市現在都在發展文化產業,陳少峯建議,不同的城市應該有不同的產業模式,要為文化錦上添花,才能做得更好。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