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对文化的影响在这里表现最强,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表现最早,这也是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原因。”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引起了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的热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研究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作上述表示。作为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起草小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先进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主持人的张晓明着重就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建设发表了他的看法。 他说,“深圳市委市政府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十年前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确定了文化在深圳发展战略全局中的突出位置,着力打造文化深圳,使深圳从昔日的‘文化沙漠’变成了今天的‘文化绿洲’。” 深圳文化体制改革极大释放文化发展活力 深圳市2003年被确立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开来,一批具代表性的文化市场主体在改革中培育成熟。深圳已经连续4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那么,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给人们带哪些启示,张晓明首先认为,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桥头堡”,中央把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任交给深圳经济特区,就是希望深圳不负重望,率先对文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深圳不辱使命、锐意创新,最早形成了集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为一体的大部门综合管理体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张晓明同时认为,“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最早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人口结构合理,教育程度较高,文化包容性强,人们对新的文化管理体制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文化的追求更加强烈。也就是说,深圳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有它适宜的‘土壤’和‘温度’。” 谈到深圳文化发展的成果,经常到深圳调研的权威专家张晓明如数家珍,他说,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深圳文化发展的活力,一批包括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出版发行集团在内的具代表性的文化市场主体在改革中培育成熟,对全国起示范引领作用;一大批创新、创意独具特色的文化企业在深圳不断涌现: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公司积极参与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并在全国建设平价连锁数字影院;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打造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成功移植南非、乌克兰等国,环幕立体电影系统也输出到了40多个国家;华侨城集团自1989年建立中国首个文化主题公园后,将“文化+旅游”模式成功复制到全国许多省市,跻身全球旅游景区集团前八强。 他特别谈到,深圳的“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崭新模式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他解释说,金融对于文化产业来说能够发现价值并创造价值,起“放大”效应,它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起“杠杆”作用。国际上文化产业的巨头无一例外都是通过金融手段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融和科技是文化产业腾飞的两翼。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