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王璜生:美術館應介入當代歷史 普及需考慮受眾(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3-18 17:23|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304| 評論: 0|來自: 南方日報

摘要: 專訪 自主與監督推動美術館進步 記者:您在書中談到,美術館應該包含『四個意識』,即自主意識、史學意識、文化關懷意識和公眾意識。您認為四者之中,哪一種是當前我們所最為缺乏的? 王璜生:從目前來 ...

專訪

自主與監督推動美術館進步

記者:您在書中談到,美術館應該包含『四個意識』,即自主意識、史學意識、文化關懷意識和公眾意識。您認為四者之中,哪一種是當前我們所最為缺乏的?

王璜生:從目前來講,我們最缺乏自主意識和史學意識。首先必須強調的是,美術館必須是學術自主的,也需要具備自主學術意識。我們現在很多的美術館都在被動地做展覽,缺乏自主策劃、研究等的能力,因此,沒有自身『學術』的形象。當然,自主意識也不單指學術,還包括美術館的整體運營。運營的自主性,不是說不需要政府給錢,美術館作為一個公益文化機構,主要的資金來源於政府是必需的。但是,美術館應該有自主運作的能力,包括與社會的機構、個人等的合作,接受社會的支持與監督,更主動的為社會和公民服務等。這樣才能使一個美術館真正進行學術生產和傳遞。

記者:您認為我國美術館在運營和贊助方面,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哪些差距?

王璜生:首先,國外的美術館起步較早,歷史積累很厚,公眾和社會對美術館本身都有較高的認同度和嚴格的要求。因此美術館自己也具備相應的文化自律性和通識標準。其次,國外有減免稅收的政策,將本來可以歸入國庫的錢,下放給民眾和社會,又反過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文化事業。這種方式是很重要的,它使許多個人和企業支持文化公益活動。他們可能出於個人的興趣,也可能通過諮詢和比較來選擇支持的對象。而美術館也會受到制約,它必須作出社會所要求的樣子來。它們無論做什麼活動,都要兌現對社會的承諾。再就是,他們有相應的社會管理和監督的機制,如通過基金會或董事會,或社會輿論等,來管理和監督好社會資金及美術館的運作。

總的來說,西方的制度是一環扣一環的。我們的美術館歷史很短,而且,從策劃到布展都缺乏標準,就連美術館界也很難說出什麼是好的、什麼不好。其次,我們也缺乏政策,近年雖有調整,但實際運作非常艱難。在資金上,我們缺乏獨立性和監督。美術館本身也缺乏自主性和自律性。

美術館應介入當代歷史

記者:您在新書里多次提到,美術館應當對傳統藝術進行梳理,同時還要關注當代藝術。您認為目前在這兩方面都面臨着哪些問題?

王璜生:其實,美術館本身就是一個保護文明和記錄歷史的機構。它需要在保護中對過去的歷史進行發掘,並重新賦予它們意義。因此,我們需要主動介入歷史、尤其是當代藝術史中去,憑藉專業的精神對歷史進行判斷。否則,我們對過去的歷史就會漠然。現在,中國的美術館,連自己20世紀的美術史都沒有辦法以藏品來較完整地展示陳列和述說,這說明我們沒有對過去進行好好梳理和收藏。而最近廣東美術館舉辦的『風・雅・頌――廣東美術館開館十五周年館藏精品展』,能夠拿出這麼多的藏品,尤其是當代藝術的藏品,這是由於我們當年有這樣強烈的收藏意識,主動介入正在發生的歷史的緣故。

記者:您認為美術館介入當代史的姿態應當如何?

王璜生:介入當代史固然重要,但這裡也存在很大的危險性。因為當代史是需要沉澱的,所以我多次強調必須以更為客觀和專業的精神來介入,需要有『史學意識』和一定的距離感。比如我們做第一屆『廣州三年展』,就是對90年代藝術進行梳理,當時是2002年,已經有了幾年的沉澱,這樣的態度就比較客觀。但『沖在最前面』也不是不行,關鍵要看怎麼做,怎麼一種對待歷史的態度。美術館應該把握好每件個別事件和整體歷史之間的關係,來體現它對歷史的一種態度和責任。

記者:您在書中大篇幅地提及攝影。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門類,您為何特別關注攝影?攝影在美術館中應承擔怎樣的職能?

王璜生:攝影這個行業,在西方是非常受到重視的藝術門類,因為它和現代藝術人文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然而,遺憾的是,在國內攝影一直沒有被真正地研究和收藏,也沒有作為一個人文歷史的重要部分來展示。在歐美,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的紐約現代美術館就大量地收藏攝影,此外還有電影、設計、建築等內容。這些都是作為一個現代美術館所應當吸納的。然而,我們現在還是老盯着幾幅畫、幾件雕塑,而對當代藝術門類的關注,還只停留在口頭上。另一方面,國外對攝影的收藏,在技術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用多少溫濕度的環境來保存才是最科學的,攝影的修復應該怎麼做等等,都有非常科學的指標。這些我們實在差得太遠了。


來源:南方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