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演出足迹不仅从京城走向全国,而且具有中国元素的戏剧作品也频频亮相世界戏剧舞台。 “有华语的地方就有国话,没有华语的地方,也有国话!” 这是日前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表达的气魄与自信。 中国国家话剧院成立于2001年12月,是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组建的国家级话剧艺术演出团体。作为“共和国戏剧长子”的国家话剧院,始终以普及戏剧艺术为己任,为广大观众提供高质量、低门槛的话剧产品。从2009年开始,国家话剧院确定了两个走出去的方针:走出京城,让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国话所创排的剧目;走出国门,承担起把中华戏剧文化推向世界的责任。 探索将中国戏剧推向世界 要让中国话剧走出国门并不容易。周志强介绍,过去人们对话剧走出国门存在很多误解,话剧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的舶来品,由于话剧是语言表达艺术,走出国门困难重重。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世界话剧舞台没有中国话剧的一席之地,这种尴尬的状况催生了中国话剧人让中国话剧走出去的梦想。 “国话要走向世界,被国际广泛地接受,成为外国人的常态性文化消费,就必须保持自己的民族风格,同时又要找到让国外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元素。”周志强认为,要让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的各国观众认同中国文化,一方面要破除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适应国外的文化需求,对话剧的内容和形式大胆创新,注入新的基因,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用有亲和力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表达方式讲好“文化故事”和“中国故事”。 2009年,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以朗读剧本的方式在纽约百老汇亮相。令周志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试水却为中国话剧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角度。在雇请国外剧团美籍的东方演员朗读中国戏剧作品时,朗读者被台词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没想到外国演员对中国当代作品的理解会这么深刻,能如此准确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让周志强兴奋不已。他认为,这种形式可以成为将中国戏剧推向世界的主形式之一,能更便捷地将观众带入剧情中,从而使中国故事深入到国外观众心中。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