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拍場火熱倒逼市場造假 老坑端硯3年連翻10倍(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4-3 19:52|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362| 評論: 0|來自: 中國經濟網

摘要: 老坑端硯價格3年翻10倍 不過,無論何種硯台,都逃不了中國人賞石、玩石的老路子。 硯台收藏以『端歙澄洮』四大名硯為主,廣東端硯為首,隨後是安徽歙硯、山西等地的澄泥硯和甘肅洮河硯。不過有寧波藏家認為, ...

老坑端硯價格3年翻10倍

不過,無論何種硯台,都逃不了中國人賞石、玩石的老路子。

硯台收藏以『端歙澄洮』四大名硯為主,廣東端硯為首,隨後是安徽歙硯、山西等地的澄泥硯和甘肅洮河硯。不過有寧波藏家認為,國人搞收藏喜歡湊齊『四大』,因此洮河硯有湊數之嫌,其產量形態都無法和前三者媲美。

歙硯色澤多瑩潔蒼碧,亦可與端石媲美,石品有羅紋、眉子、金星、銀星等幾大類。

澄泥硯其實是泥硯,著名的產地有山西絳州、河南虢州、山東青州等。顧名思義,澄泥硯應為泥所制,色澤分『鱔魚黃第一、玫瑰紫第二、綠豆沙第三』等。

洮河石上品是綠如蘭潤如玉的鴨頭綠,中品及以下的硯材有深綠色的『鸚鵡綠』、墨綠色的『玄璞』和淡綠色的『柳葉青』等。

最名貴的還是端硯,因為其種類多、色澤奇,賞玩的趣味最多,青花、魚腦凍、燕葉白、火捺、天青、冰紋、金銀線、金星點、翡翠……有些石質實在太好的,捨不得雕,就做成筆舔。由於端硯的老坑已封洞,市面上流傳的件件是絕品,價格要比同時期的硯台貴上十倍,即使是老坑新硯,價格也常常賣得過中檔的古硯。

記者在馬先生家看到一方名家篆刻的【蘆雁圖】端硯,3年前是一位杭州的藏家花五六萬元從日本拍回,有西泠社員想買,當時因錢不夠折返,等湊錢回去再想買時,已被一位慈谿藏家以13萬元買走。1年後,當初幫這位藏家長眼的馬先生以19萬元買入這方硯台,立即有人以翻倍的價錢求購,馬先生表示打算自用。如今,這方硯台的市場價已經在60萬元以上了。『從前,硯台的價值被嚴重低估,近幾年來,隨着藏家知識水平的提高,文房清玩年年水漲船高,文化含量最重的硯台的價值自然會被重新考量和發掘』。

不拘一格選硯材成就書房雅趣

古人愛玩硯,硯材自然也不拘一格。

除了四大名石,瓷器、水晶、翡翠、玉石、漆沙、象牙、料器等一些不能研磨的質料也紛紛做硯。寧波藏家吳先生給記者看了一款越窯瓷硯,吳先生說越窯瓷硯的腳越少、年份就越久遠,此三足瓷硯,年代可追溯到唐初。這些質料不能發墨,用作觀賞和擱筆用。

還有各種磚硯,多制於晚清、民國時期,和澄泥硯屬於一個類別。記者在吳先生家看到一方磚硯,上面刻着『雷峯塔磚』的字樣,估計是民國時期的某位文人為紀念倒掉的雷峯塔,在原址揀後所制,以此成就書房的一段雅趣。

說到磚硯,這裏還要糾正一個概念,俗語說『秦磚漢瓦』,其實是個誤區,『秦瓦漢磚』才是最好的,漢磚就是磚硯最常用的硯材。

不過無論哪種硯台,藏家『養硯』的功課都是必須做的,常言道:寧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硯。電視劇【大宅門】裏白景琦的老爸把硯台放進被窩,高喊着『只有給硯台捂出人氣,才能寫出一筆好字』……雖是笑談,卻也道盡了書法和養硯的關係。

延伸閱讀

紙墨收藏成就書畫界仿古風

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為何獨愛硯台,因為筆墨紙都是消耗品,唯有硯台可流傳百世。

藏墨者也不少,馬先生手裏一方文精閣殘墨是花3萬元從瀚海拍回的,據說如果是整件,至少50萬以上。馬先生笑說,每日苦練書法,爭取70歲修成正果,用此墨成帖。

由此牽扯出一個新話題,就是收藏筆墨紙的另一種功用用古墨、古紙來書寫畫畫。用古墨作畫的代表人物是李可染,前兩年以近3億元成交的代表作【萬山紅遍】就是用乾隆和光緒年間的御用硃砂所畫,記者曾採訪過他的學生鄒平朝,至今還珍藏着他生前所贈的半塊硃砂。

如今,一些當代書畫家開始用清代的墨錠和宣紙寫字畫畫,墨色有古意,記者也曾在寧波看到過這種做法。

還有一種仿古的畫風,是用銅墨盒存宿墨作畫。這裏就牽扯到了讓硯台淡出歷史的銅墨盒。產生於清道光、同治時期,盛行於光緒、民國年間的銅墨盒是盛墨汁的小物件,比石硯輕巧靈便,並能保持墨色的滑潤和黑亮,因此在當時頗受文人雅士的歡迎,最終取代了硯台而成為書房正寵。當今的畫家收藏古人用的銅墨盒,將隔夜墨或古墨存放於銅墨盒中,作畫並懷古。宿墨開抬脫膠之際,既粘而又濃黑,含水旁瀋,筆痕猶存,自有一種煙雨氤氳之氣。不過宿墨很臭,要考驗書畫家的敬業程度。

此外還要補充一點,就是古紙的收藏,除了用來寫字畫畫,就是用來造假,這一正一反兩種用途,就全憑收藏者的良心了。


來源:中國經濟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