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中国在梁庄》引起广泛关注的梁鸿近日推出新作《出梁庄记》,17日在京首发。如果说《中国在梁庄》是以梁庄为缩影来观察中国,那么《出梁庄记》则把视角扩大到城市,从城市反观梁庄。 2008年的夏天和冬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梁鸿回到自己的故乡河南穰县梁庄,对梁庄的老人、妇女、儿童,以及梁庄的自然环境、文化结构、伦理结构和道德结构进行了考察,用纪实的方式写出梁庄人的故事,最终以《中国在梁庄》为名出版。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体的另外重要一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书写。 2011年1月和7月初,梁鸿重回梁庄,着手收集在外打工的梁庄人的联系方式,了解梁庄打工者所在的城市、所从事的职业等。并历时2年,走访10余个省市340余人,以近200万字的图文资料整理撰写非虚构作品《出梁庄记》,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获得巨大的反响。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长期远离土地、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却未曾熟悉。作家阎连科直言:“《出梁庄记》拯救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堕落。现在国内很多报告文学都是别人给钱才去写的,很少有报告文学作家自己出钱,自己买火车票,到处采访去写。”作家李洱也说,小说家面对这本书确实很心虚,某种意义上也感到很惭愧。 《出梁庄记》主要人物有51位,其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位,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梁鸿说,较之《中国在梁庄》,自己在写作《出梁庄记》时更谨慎了些,希望能在文学层面和社会学意义上达到一种突破。她阅读了大量中国农村社会学和政治学方面的书籍,在文学形式方面也反复琢磨。“农村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它需要的是各个层面的深入思考。文学所能进行的是对现实准确而细致的观察描述,能够穿透文字,让人看到事物的内在逻辑。” 梁鸿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坚定的调查者。每当离开老乡们的打工场地和出租屋,她的心中都夹杂着一种略带卑劣的如释重负感,然后,既无限羞愧又心安理得地开始城市的生活。“这种多重的矛盾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必须解决的心理障碍。还有羞耻,你无法不感到羞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羞耻的塑造者和承受者,它不只是制度、政治的问题,它是每个人心灵黑洞的赤裸裸呈现。”梁鸿说。(楼乘震) 来源:深圳商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