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8日電 今天下午,著名學者易中天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人物對話間】。在聊天中他回憶起了自己的學生時代,也談到了自己治學的基本態度:嚴謹。
易中天自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一舉成名。他的【品三國】講授風格平易近人,而又不失歷史學者的嚴謹。對此,易中天表示,自己的表述能力『恐怕是天賦』;至於方法,則深受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等德國哲學家的影響。 作爲一名歷史學者,易中天始終秉持著嚴謹治學的態度。對此,易中天饒有興味地回憶起了自己的學生時代。 『我是1978年以同等學歷考上武漢大學讀研究生,當時讀的是中國古典文學。一進校,老先生們就對我們進行基本培訓。這個基本培訓很簡單,只有三個字――讀原著。我的導師是下了一道死命令,第一,不許讀現代人寫的論文。第二,讀研究生期間不得發表論文,跟現在各個學校的規定是剛好相反。老師說,你才讀了幾本書?你有什麼資格寫論文?你還有資格發表論文?寫可以,只能做作業,練習,不能發表,而且所有的材料一定是第一手的。』 在嚴格的訓練中,易中天漸漸養成了自己治學的原則。『第一,使用證據的時候不能孤證,孤證是無效的。第二,使用證據的時候不能斷章取義,必須有上下文,要把上下文搞清楚才能引用。第三,要用的一定是經典。』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