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央視紀錄片【京劇】戲謔『四大名蛋』引眾怒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6-14 22:58|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1347| 評論: 0|來自: 鄭州晚報

摘要: 央視繼【舌尖上的中國】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紀錄片力作【京劇】,共8集近日已全部播完。伴隨其史實硬傷的一再顯現、『四大名蛋』的戲謔之稱、『場景再現』的過度運用等,引來的是戲迷的滔天怒罵,業界的冷靜質疑。其實 ...
央視繼【舌尖上的中國】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紀錄片力作【京劇】,共8集近日已全部播完。伴隨其史實硬傷的一再顯現、『四大名蛋』的戲謔之稱、『場景再現』的過度運用等,引來的是戲迷的滔天怒罵,業界的冷靜質疑。其實,從第一集引起的京劇與崑曲之爭開始,不斷有觀眾指出紀錄片細節不夠專業,文藝化的鏡頭和台詞則被指責『形式大於內容』,有『要彩』(京劇專用術語,指演員在台上不顧劇情以賣弄技巧博得喝彩的做法)之嫌。 
  作為國粹藝術的京劇,此前並無一部描述其發展史的紀錄片,【京劇】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空白。很多普通觀眾表示,這部紀錄片確實有普及京劇文化的作用,他們在看完此片後對京劇多了興趣和了解,但不少戲迷卻持相反態度:如果一部紀錄片拍得並不科學和客觀,那麼其帶來的危害或許比沒有它還來得更大。
  A
  【紀錄片不是這麼拍的】
  這是王家衛?
  【京劇】的一大特點便是幾乎所有的畫面都是慢鏡頭。第一集開場便是武生慢慢摔地的鏡頭,月光下畫面精美得連身體接觸地面那一瞬間的顫抖都展現無遺。在後面的多集中,身着戲裝的京劇演員在各種美輪美奐的場所亮相――空蕩蕩的長城、空蕩蕩的戲台、空蕩蕩的雪地、空蕩蕩的小巷……有網友吐槽:『這片……王家衛拍的吧?』還有網友指出,既是紀錄片,那理應盡力尋找歷史資料來用,『再不濟也應該場景重現,別盡搞些文藝片鏡頭啊』。
  這是詩朗誦?
  不少網友反映,【京劇】不說『人話』。解說詞多為長句,且極盡文字之複雜和奢華,簡直就像詩朗誦。有一段,【京劇】用一長串的名詞來形容京劇在清朝末年的狀況:『光榮與夢想,得意與失落,燦爛與輝煌……』還有,『當所有繁華已成過往,所有熱鬧歸於沉寂,關於京劇,關於那些將自己的精魂映射在舞台之上的戲夢人生……』這樣的抒情句子,加上刻意搭配的當年老百姓遙望紫禁城的鏡頭,不少網友直呼受不了,『越聽越起雞皮疙瘩』。
  這是蒙太奇?
  【京劇】十分講究鏡頭和剪輯的藝術美感,但有時卻缺乏嚴謹的邏輯。比如,片子一會兒說到京劇第一次在國外演出的盛況,一會兒又提到京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然後又突然說起中國戲曲學院裏珍藏的那套京劇戲服……網友表示,看這片子有一種『坐時光機』的感覺,『飛得挺爽,就是落不到地』。壓軸的第八集也被人吐槽:『開頭就來了段裘盛戎大師的坐立雕鞍傳將令,趕緊坐下想好好聽介紹,沒想到直到全片演完,隻字沒提裘盛戎啊,太坑爹了!』
  這是賣狗血?
  『寒鴉悽厲,北風凜冽,座座墳冢下安睡的是一代又一代行走江湖的京劇藝人曾經驚艷四方卻註定要衰朽暗淡的身形。生命不息,闖蕩不止,這裏是京劇藝人行走江湖的最後一個碼頭,或許只有在這裏,他們才會有真正的輕鬆與解脫……』這是【京劇】在介紹北京的松柏庵義地。類似將京劇藝人形容得十分悲情的段落還有很多,譬如:『這口戲飯,他們又何嘗輕鬆舒暢地吃上過一口?』有網友諷刺此片的努力方向根本不是介紹京劇,而是『感動中國』,『您這拍的可是紀錄片,需要如此狗血嗎?』
  【京劇史不是這麼拍的】
  人物以偏概全
  跟京劇相關的名人太多,【京劇】着重選擇了一些角兒來描述,如大眾熟悉的梅蘭芳。但是,戲迷卻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指出:『怎麼不提京劇鼻祖余三勝呢?講譚派的太多。北京人的面孔滲在片子裏。』還有人指出,王瑤卿、陳德林、張二奎……太多應被載入這部紀錄片的人物卻被一筆帶過或索性忽略。此外,對於人物的形容過於主觀,有樹碑立傳之嫌,如片中講到程長庚,『作為一名德行高尚的班主,對戲曲對於世道人心的潛移默化懷有一份常人不能及的敏感和關切』,有網友說『感覺有點知音體』。
  不夠系統全面
  對於戲迷來說,他們最不能忍受之處在於這部片子其實跟京劇本身並無太緊密的關係,着重於更為討巧的『講古』。有一集講到梅蘭芳,解說津津樂道於『梅大王』唱一場戲賺多少大洋,『一次買一棟四合院沒問題』,反而對於梅蘭芳的藝術成就僅以『梅式唱腔最接近中國美學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這樣的吹捧之語簡單帶過。網友『鼓曲鏗鏘』諷刺道:『這是一部神仙般的作品,它讓你從歷史、文學、美學、宗教、政治、經濟、民情、市井各個不同角度欣賞京劇,唯獨不會讓你從唱念做打的角度去看戲。』
  常識錯誤不少
  【京劇】第一集將京劇和崑曲設立為對立關係,不專業的說法使得紀錄片剛開播就遭到不少京劇迷乃至崑曲迷的抗議。之後,片子更被吐槽為『每集都有常識錯誤』,網友紛紛向劇組隔空喊話,『徽班和漢調的關係根本沒說清楚』,『引述周作人評論京劇的文章,出現的頭像是朱自清』,『編劇根本就不懂京劇的起源』,『程長庚在宮中得賞頂戴純屬民間戲說』,『京劇誕生年份從未有定論』,『【赤壁之戰】跟【群英會】混淆』……錯誤過多,有『誤導觀眾』之嫌。
  如果說此前的一些硬傷引發的只是戲曲界出於善意的指正,那麼,【京劇】第五集中,將『四大名旦』發胖後的樣子戲稱為『四大名蛋』,則可謂激起眾怒。但支持【京劇】的網友解釋:『這是撰稿人的幽默,想開一個玩笑,說他們四個胖成蛋狀了。』
  主題過於沉重
  百度『京劇吧』中,一位名為『京劇要發展』的網友指出整部片子的氛圍太過陰沉,『讓人看不到希望』:『京劇不過是一種藝術樣式而已,又不關乎國計民生,沒有必要拍得像講一個沉重的歷史故事。』還有網友懷疑,【京劇】為了取悅普通大眾而盡找些京劇名伶的悲慘段子,加上解說詞走大而無當的文藝腔路線,使得整部片子像一曲對京劇的『輓歌』,『或許劇組最初的用意是想振興京劇,但結果卻好像在告訴所有人:京劇已經死得透透的』。鍾賀
來源:鄭州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