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国兰文化的人文内涵(2)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4-25 13:16|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832| 評論: 0|來自: 新华日报

摘要: 非素心即赤心,为名士为忠臣 下面,我讲讲兰花和人格定位的关系。在这里,我引用扬州八怪的一位画家在画兰花时的题词:“非素心,即赤心,为名士,为忠臣”。 有人说,《离骚》一篇“言兰者十、言蕙者六”。 ...

非素心即赤心,为名士为忠臣

下面,我讲讲兰花和人格定位的关系。在这里,我引用扬州八怪的一位画家在画兰花时的题词:“非素心,即赤心,为名士,为忠臣”。

有人说,《离骚》一篇“言兰者十、言蕙者六”。我认为,屈原写兰花有四个作用:第一是要表达自己高洁好修的品质,第二写楚国政治的黑暗,第三写所树人才的变质,第四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这是屈原在楚国这样一个社会变更动荡的时期所坚持的一种操守。北宋王朝、南宋王朝是中华民族最缺乏自尊心的年代。其中有一位叫李纲的,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也是一位养兰花的专家,他写过一篇《幽兰赋》,尽管整个北宋王朝不坚持抗金,但是一定要像兰花一样“蹈山林而长往,友麋鹿而同群,付功名于脱屣,等富贵于浮云,室虽迩而人则远,可得闻而不可见。”李纲借花咏怀,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认为,无论是春兰还是秋兰,都能够做到“生于高山深林,阒寂无人之境,则芬芳郁烈,茂盛而远闻”。在《幽兰赋》里,他表达了虽然得不到重用,但绝不改变自己坚持抗金的理想,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

朱德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养兰花最富盛名的。长征的时候,他还带了兰花,认为看20分钟的兰花比休息2个钟头还好。朱德写了著名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到了北京以后,请了浙江的人帮他在家里养了40多盆兰花。但中央有一个规定,不允许国家领导人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养花卉,兰花必须献给国家。所以,他的兰花就送到了北京植物园,专门建了个兰室,他每周只能去看一两次,那是50年代的时候。张学良的晚年因为坚持抗日,长期被囚禁,最后伴他渡过漫长人生的也是兰花。张学良家里养了204盆兰花,他经常到市场买兰花,都是化名,都不知道他叫张学良,因为当时还没有解禁,去买兰花时自称“赵五”。他还写了很多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他家里的兰花很多,专门请了台湾著名的兰花专家、四季兰协会会长黄秀球到他家里研究国兰。

兰花与民族文化传统的人格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兰花的内涵是多重的。它可以发展为朝代更替时候的独立不迁;可以展示为山河破碎、异族入侵时候的民族操守;也可以展示为和平年代的清正高雅,提升人的境界。我们说兰、画兰、咏兰、写兰,其实都是在解读自身,这个自身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们人类自身,是有精神世界的人、高层次的人。可以说,兰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延续的传统积淀,是从传统发出的稳定的意象。兰花具有素心高洁、不求闻达的高尚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慕荣利、忠贞不渝的崇高精神的象征。所有我们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都应该从兰花身上吸取到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葛灵丹 根据周建忠在江海廉政大讲坛的讲座编辑整理)


来源: 新华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