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印发(见本报5月2日第3版),明确了“治未病”服务的科技创新路线图,描绘了“治未病”理论和技术路线的框架,意味着今后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将有坚实的科技支撑。 进入21世纪,医学目的正由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发挥源自中医学经典理论的“治未病”优势,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不仅符合医学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医药学极具竞争力的优势领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治未病”工作,《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2008年1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日益强烈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这表现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还不完善,技术方法还没得到科学的筛选与集成,标准规范和评价方法有待建立等方面,制约了“治未病”的深入持续推进。 此次《纲要》的印发适应时代要求,将极大推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体系完善,推动中医“治未病”学术和产业进步,全面夯实中医“治未病”工作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每位中医人应当摒弃“重医疗轻预防”的误区,肩负起推进“治未病”的责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适应深化医改的需要。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