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山西作家曹乃谦又“被诺奖”了,这已不是他“差点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次了。
不少媒体都报道了曹乃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复评名单的消息,报道称,来自世界各国的210名入围作家中有20人进入复评,山西作家曹乃谦就名列其中。但很快,作家本人说话了,称其未接到通知或是邀请。相关专家随后辟谣,诺奖和茅盾文学奖不一样,从未有过宣布200名、20名或者5名入围名单的规矩。作家李洱因此为曹乃谦打抱不平:“我与曹先生有过一面之缘,知道曹是个好人、老实人,请不要随便拿老实人开玩笑。” 63岁的曹乃谦说话是山西雁北口音,外表像个地道的“乡巴佬”,他那篇带着浓厚乡土风味的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早在几年前就被读者熟知。 其实,曹乃谦跟诺奖扯上关系倒也并非空穴来风。数年前他就曾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的马悦然称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之一”。作家王蒙也曾在公开场合传递过类似的消息。2005年10月,马悦然还到曹家一叙,结果曹乃谦家的门槛快被媒体踏破了,有报道称“各地记者三更半夜堵在他家门口,熟的不熟的邻里见了他都笑着贺喜”。2008年,甚至还曾出现过一个纯粹搞笑的“新闻”段子,以媒体记者的口吻发出了长篇消息,“报道”了曹乃谦获得了当年诺奖后,来自各方的反应。可以说,曹乃谦隔三差五地总是和诺奖扯上关系,甚至被铁定为中国作家最逼近诺奖的人。时至今日,曹乃谦距诺奖终于“只有一步之遥”了。 在一次次“被诺奖”之后,曹乃谦不再单纯是一位作家,已然变身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一个虚幻符号,而且这个虚幻的符号在逐步添加着内容和作料,让一些人一次次获得虚假的满足感。 正是因为这个虚幻符号的存在,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勾连。当然,这个诺奖符号必须由曹乃谦来完成,因为他不是体制内作家,让他来扮演这个角色不用冒太大的风险,更何况他还是个公认的老实人。 但我们不得不说,曹乃谦一次次“被诺奖”,跟那个名叫“中国诺奖情结综合征”的病不无关联。每年10月是诺奖颁奖的日子,中国各方人士对诺奖的关注度比谁都高,谁是获奖者,哪些出版社出过获奖者哪些作品,获奖者是否来过中国……这些话题会被一一细致梳理,就怕漏过一丁点儿细节。很快,读者会发现,即便是从未听说过的获奖者的作品也会很快上市。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可以说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已经建构起一个自成体系的链条,媒体、作家、评论家、出版机构、书店,甚至是一些地方官员都是这个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组成了一个奇妙的利益共同体,说他们中的一些人患上“诺奖情结综合征”并不为过。 “诺奖情结”就像一股暗流,平时看不出丝毫动静,在不经意间它总会露出峥嵘,显示其倔强生存的秘密。而在这个“情结”面前,作家被无情地利用,而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被一点点消减掉。 来源:北京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