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国人直系祖先在本土 人类起源亚洲说获新力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0-12-31 09:29| 發佈者: 裡人| 查看: 1306| 評論: 0|來自: 辽沈晚报

摘要: 从古到今,人类的起源都是人们最感兴趣也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即非洲起源说与多地区进化说。 非洲起源说认为,现代人最早起源于非洲,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亚洲、欧洲等地,并 ...

从古到今,人类的起源都是人们最感兴趣也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即非洲起源说与多地区进化说。

非洲起源说认为,现代人最早起源于非洲,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亚洲、欧洲等地,并取代了当地的原住民。多地区进化说认为,100万至200万年前,直立人由非洲扩展到其他大陆后,分别独立演化为现代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人。

中国人的直系祖先就在本土

《圣经》中说,是上帝创造的亚当、夏娃繁衍了人类,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女娲、伏羲才是人类的老祖宗。虽有专家提出过人类起源于亚洲的说法,并且我国也先后发现了北京人、元谋人、郧县人等直立人的化石,但与非洲发现的距今200万年以上的早期人类化石相比,都显得太“年轻”。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化石、遗迹等作支撑,在非洲起源说面前,亚洲起源说显得苍白无力。

湖北考古所研究员、考古专家王善才表示,长江中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清江流域发现的“建始人”生活于距今200万年以前,与非洲古人类的年限相当。因此,这不但是对非洲起源说的挑战,更为亚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

早在1957年,在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主持、发掘下,清江流域的长阳地区就发现了距今近20万年的早期智人――“长阳人”化石。而此次考古中,长阳地区的伴峡小洞发现了距今1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及人类用火遗迹,鲢鱼山发现了距今12万至9万年的人类用火遗迹,而伴峡榨洞则发现了距今2.7万年的旧石器和人类用火灰烬层。

王善才告诉记者,学界普遍认为,距今10万年前,人类从非洲走向欧、亚等地,灭绝当地土著人后繁衍形成现在的人,中国人的直系祖先源自非洲。此次长阳地区发现的一系列旧石器时代遗址、动物化石、石器和人类用火遗迹,完全可以证明中国现代人是由本土自身连续发展起来的,否定了中国人直系祖先在非洲这一说法。

猿和人之间最早过渡生物“爪哇人”出现

1937年12月10日,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发表了关于“爪哇人”的发现。根据爪哇岛上发现的颅骨推算,人类大约有100万年的历史。爪哇人是猿和人之间最早过渡生物。在这之前,最早的人类标本是直立猿人的骨头,这些骨头也是在爪哇岛发现的。最近发现的爪哇人骨比直立猿人骨早50万年。

这些爪哇人颅骨包括一个完整无损的下颌和几颗牙齿。这些牙齿具有原始人骨骼的特征,然而靠近耳部缺少很发达的乳突,这一点被称为猿的特征。颅骨盖已经严重地破碎了,难以复原。科学家们推测这个爪哇人头可能被他的天敌将其中的脑浆当作精美的食物吃掉了。

236起新石器时代人骨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海德堡人,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美国两项基因实验证实人类起源非洲

达尔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大胆推测:非洲是人类的摇篮。此前在1863年,则有人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但也就从这时起,在南非,在东非,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尤其是1974年,在东非大裂谷所在的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露西少女”猿人骨架,距今超300万年;加上非洲出土的大量早期人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于是,全球人类“走出非洲”的学说,一时勃兴。

墨西哥发现美洲最古老人类遗骸化石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考古学家在墨西哥海底的洞穴中发现美洲最古老的人体骨骼,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科学家推断这具女性尸骸距今已有13600多年历史。考古学家将这具女性尸骸称为Eva de Naharon,如果年代判断是准确的,那么该具尸骸连同在尤卡坦半岛加勒比海岸的水下洞穴中发现的其他三具尸骸,将对古人类最初移民到美洲居住的时间判定提供新的线索。 (综合)


来源:辽沈晚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