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关于毛泽东对自己七律创作自我评价的认识。在那封致陈毅信里,毛泽东说:“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微懂一点”。这里自然有很大的自谦成分在内,而毛词高于毛诗,也几乎成为读者同感。问题是毛泽东自己说过喜欢采用词这种形式,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前采用词这种形式远远超过七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8年以后采用七律却超过词了呢? 首先是七律比词更适合表现政治主张。“词以境界为最上”,毛泽东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军事家经历超过苏轼、辛弃疾,他的词中写出了多种境界,因而成为苏辛以后豪放派一大家。“诗言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采用了七律这种形式。其次是毛泽东晚年大概也有在七律领域开辟新天地的艺术追求。从1958年至1961年末,他写了七律10首,词仅一首,表明他有用七律显示诗才的愿望。在七律中突显浪漫主义诗风是杜甫未曾有过的写诗经历,而李白很少写七律,李贺更是一首也不写。这给毛泽东留下了发展的余地。 1958年,毛泽东多次讲过读《离骚》这首浪漫主义长诗的体会。这一年所作《送瘟神》二首,就可看作是读这首长诗的心得。其第一首开头四句写血吸虫病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为了表现对百姓的悲悯情怀,突然写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想象着以地球为飞行器作巡天之游。这种写法就是从《离骚》中借鉴而来。屈原为了证明自己行为正确,在得不到人间支持理解时,在诗中曾有两次升天寻找天帝的描写,都无果而终,最后他只好“从彭咸之所居”,以跳水自杀求得解脱。毛泽东在这里不是寻找天帝,而是找到出身劳动人民的牛郎,但牛郎也没给他满意答复。在第二首诗中写他在神州找到了真正的主宰者“六亿人民”,重点写六亿群体战胜自然的威力,将向大自然开战、改变一穷二白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灾难被驱走,结局就高于屈原了。这两首诗采用了李贺用过的词藻,但主要还是得益于借鉴《离骚》而创造出的诡奇壮丽之境。《登庐山》颇得李白《庐山谣》神髓,作者认为“云横九派浮黄鹤”几句较好,援李白古风气势入七律,创造出开阔雄奇之境。《答友人》构思上借鉴《九歌・湘夫人》,将女神、风物、人间放在一起,写其深情婉约之境超过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说,四首诗在七律发展史上所创造出的浪漫主义诗境超越了前人。 在反霸防修阶段,毛泽东的四首《读报》诗打开了国际题材入七律的门户,在以后的七律创作中一些正反面形象出现,这本身就有开辟之功。反修诗数量大于反修词,但明显看出词还是高于诗,如《七律・冬云》最后一联“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前一句可视为从《卜算子・咏梅》概括而来,后一句则发展为《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相比较而言,诗稍显粗糙,词则写出作者深微的心境,或精巧,或磅礴,均为上乘之作。 杜甫是在晚年漂泊西南以后,把七律创作推向成熟阶段的。从毛泽东给陈毅写信时算起,留给他的还有十年岁月,如果不是发动“文革”,也许他的七律创作会进入“文章老更成”的胜境。 〔作者丁毅,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教授,黑龙江伊春153000;仵眉,女,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山东济南250100〕 文章来源:《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