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秦始皇封禅为例 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就到泰山封禅了。封禅前他先找来齐鲁两地的博士、儒生开了一个“专家咨询会”。封禅对于秦始皇来说有两个问题,一是合理性,二是合法性。合理性是他封禅的资格。秦始皇深知被征服的六国不服,他统治的资本还不够。他需要向世人打出奉天承运的旗号,强化他统治天下的合理性。封禅的规范是合法性问题。所以秦始皇向当地博士儒生虚心求教。此刻,秦始皇多么希望这些博学之人为他提供一个高规格的封禅礼仪方案,热热闹闹、排排场场地让上面的天父和下面的子民都接受他这个千古一帝。可是,这些话他自己不能说。偏偏这帮书生又不识趣。秦始皇只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封泰山,又担心礼数不符被人怀疑封禅的合法性,因此封禅仪式过程秘而不宣。 表面来看,秦始皇的封禅,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帝国的诞生与泰山成为江山一统的象征联系了起来。其背后是:皇权求助于神权――神权使皇权得以强化。为什么说秦始皇就是要通过神权来巩固他的绝对权力?他是以统一后天下共主的身份来到泰山,来到天神面前他获得了受命于天的资格。也就是说,统一六国后他只是扩大了的秦帝国的王。随着泰山封禅仪式的完成,他实现了一个华美的转身,摇身一变,成了上天赋予权力的合法统治者。 3.皇权借助于神权,神权强化了皇权 泰山是帝王的舞台,封禅在封建中国的政治系统中既是正统地位的标志,还是昌平盛世的标志,是四海宾服的标志,是丰功伟业的标志。泰山给历代帝王增添了神秘的权威;封禅告祭又把泰山抬到了无比神圣的高度。后来,封禅成了一种中国皇权的象征。在封建中国借祭祀天地完成对皇帝的崇拜,也就是借机实现对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崇拜。慢慢地,泰山封禅就不断强化这种皇权意识形态。所以,研究封禅很大程度上是研究中国封建文化意识形态里面一些深层的东西。泰山封禅生产这种权力关系,更能再现这种权力关系。 泰山独尊:政统和道统的结合 1.汉武帝的创造 封禅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礼仪形式。在这个完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汉武帝。汉武帝不满足于自己御驾亲征、开疆拓土的旷世武功,他还要塑造自己制礼作乐的形象。在泰山封禅问题上,他要有自己的文化创造。战国百家争鸣以来,中国有很多不同的学说,后来他和董仲舒最后选择了儒家文化,即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封禅同样借助于儒学。 对于封禅资格问题,汉武帝重新明确了封禅泰山的三个条件。更重要的是他用儒家学说对以往的封禅仪式进行了装饰性的发挥。他封禅用的什么巡狩、明堂、社稷等都来自儒家文献。汉武帝用了这些东西装饰了他的封禅。这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心理上逐渐征服了中国的儒家知识分子。这次封禅是儒家意识形态对政治的渗透,更是政治对儒家学说的利用。汉武帝以既符合正统,又符合道统的自制礼仪开创了汉家封禅。或者说,汉武帝封禅是封禅礼仪儒家化的开始。 2.封禅:古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 过去封禅是人家皇帝的事,和别人没关系。汉代以后因为它儒家化了,就是大多数读书人的事了,甚至是大多数臣子的事了,大家都关心了。过去它只不过是一个祭天的宗教仪式,后来它是一个肯定权力的政治仪式,再后来呢它又是一个文化仪式,因为儒家的参与。神圣的山,神圣的权力,神圣的思想文化,结合在一起了。泰山由于封禅名气更大了,更加神秘了;封禅由于泰山,也更加神圣了。如果说秦始皇的封禅是政权借助于神权,那么汉代封禅则是权力政统借助于思想道统。汉代封禅礼仪儒家化的过程,是政统与道统逐渐融合的过程。政统是统治权力的至高无上,道统是思想文化的至高无上。泰山封禅把这两个至高无上的东西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使得泰山在封建中国的礼教文化系统中占居最高的位置,形成了千古独步的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同时,政统与道统的结合还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关的封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信仰体系。具体说来:封禅的资格是对封建中国最高权力地位的肯定;封禅的内容体现了封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信仰体系;封禅的过程是古代帝王象征性的意识形态话语实践。再加上精英文化强化了泰山的道统地位,使得泰山取得了无与伦比的独尊地位。可以说,一部泰山封禅、祭祀的历史,既是一部浓缩的封建中国政治史,又是一部浓缩的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史。 (本文根据作者魏建在大众讲坛讲座文稿整理) 来源:齐鲁晚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