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余華回應【第七天】爭議:我看認真看冷靜的批評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6-26 18:41|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507| 評論: 0|來自: 新京報

摘要: 等【第七天】冷下來,我會認真看讀者的批評,那時冷靜的批評會多起來。【兄弟】七年換了幾個版本,現在買【兄弟】的人對當時的爭議不了解,我現在開始關注他們的意見了。其實【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也有過很多爭 ...
等【第七天】冷下來,我會認真看讀者的批評,那時冷靜的批評會多起來。【兄弟】七年換了幾個版本,現在買【兄弟】的人對當時的爭議不了解,我現在開始關注他們的意見了。其實【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也有過很多爭議,只是那時僅局限在文學界。 
  ――質疑聲不斷,余華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作出回應。
  @博士牌民工:也許,真的需要等到二十年後,才能讀懂【第七天》裡想要表達的怒吼。只是可惜,現在覺得只是社會熱點的簡單堆積。
  @里程:假如說把現實比作精子,把幻想比作卵子,余華的【第七天】是極少數存活的嬰兒。一部作品對批評來說就像一棟建築,外行人站在路邊指手畫腳說:東方主義,古典主義,有意義嗎?你要真是內行,進入建築內部你才知道才懂小說是什麼。你要理解作品的奇思異想,你要聽得到作家的心跳!我對批評真的很失望!
  @劉同:『對於內心有力的人而言,他人的閒言碎語只是無需打傘的稀疏雨點。』用一天時間看完【第七天】,前兩頁不像我以爲的余華,於是忘記作者只看內容。中途幾次停下來想打電話和朋友分享,一個死去靈魂用七天說完自己一輩子的故事。我們不能期望對方一定要給我們什麼,我們可以找到自己要的是什麼。
  @洛之秋:坦白講,【第七天】失敗的根源並不是余華在小說中容納了太多社會新聞版的荒誕橋段,而純粹是技術層面的――詞語的失敗,細節的失敗,人物對白的失敗,敘事風格的失敗……如此糟糕的一本小說,如果是無名的小作者,絕無任何發表的可能,甚至可能立刻招來編輯惡毒的諷刺。
  @周南焱:余華【第七天】與賈樟柯【天註定】,都是最近利用社會新聞素材創作的作品。採用新聞素材創作有很高的風險,很可能流於表面羅列。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湯達的【紅與黑】,也是緣於當時社會新聞素材、事件而創作的,但在大師筆下卻寫成了經典名著。
來源:新京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