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刺、艾灸、推拿、中药布袋热烫、膏药敷贴、刮痧、火罐等传统疗法,骨伤科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膏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创伤小、疗效快、副作用小,深受群众青睐……在綦河之滨,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以其独特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和效果,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展示中医药妙手回春的绝招。 近年来,綦江区中医院以发展和振兴区域中医药事业为己任,通过实施一系列强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自身乃至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綦城百姓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引领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 自2010年綦江区开始创建市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以来,作为创建工作培训基地的綦江区中医院,积极发挥中医龙头作用,牵头和指导协作全区开展中医“八化”创建工作——中医科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化、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化、人才培训阶梯化、文化宣传大众化、医疗文书书写标淮化、适宜技术普及化、扶持机制长效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全区中医药诊疗及服务能力。 在创建活动中,中医院始终坚持把弘扬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当成首要任务,组编《綦江市民中医健康知识指南》3000册、《中医药科普知识》读本1200册、《綦江区中医药单方偏方验方选编》300册,印制17种慢病中医健康处方30万份,发放给中医药从业人员和市民。 为了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院积极指导全区乡镇各医疗机构中医科,到各村卫生室开展业务督查和指导,并通过对口帮扶等方式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通过创建,使每个乡(镇)村卫生室都有一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40%以上村卫生室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所有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不少于30种并配有中医治疗包,做到了看病有登记、出诊有记录、传染有报告,中医药科普知识有专栏。 该院成立了基层指导科,成立了虹桥社区中医康复门诊,并指导开展三江、永新、隆盛、石角等医院中药房建设。同时,在全区组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培训,组织区名中医对23个乡镇卫生院公卫科进行“治未病”辅导,与21个街镇签订协作协议。 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该院始终把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作为医院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中医特色医院。 创名院、建名科,离不开一支技术过硬、敢于创新、务实求真、团结一致的人才梯队。围绕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该院积极完善并出台了《中医师带徒考核办法》、《门诊纯中医师扶持政策》,大大提高了门诊中医师的积极性。2013年,该院在人事制度上大胆改革与创新,出台实施《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低职高聘公开竞聘办法》,对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中医师、主治医师等职称岗位进行院内公开竞聘,解决该院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同时,选派中医骨干分别到北京宣武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附属医院等院进修学习中医药技术;大力开展中医师带徒工作,让学员跟师区级名中医,以及选送优秀的人才参与重庆市、全国的名老中医师带徒。 打造特色品牌科室 通过近年的不懈努力,綦江区中医院形成了以康复科为龙头的重点专科群。该院康复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级十二五重点专科”在建单位,并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中风后手功能障碍、颅脑内伤的中医治疗”等多个中医药临床路径协作组;内一科获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在建项目,并通过国家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特色专科验收;消化科通过“重庆市中医特色专科——脾胃专科”验收;急诊科获国家中医药局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标准急诊科”称号;妇产科获市卫生局重庆市中医特色专科在建项目。去年增设虹桥社区康复门诊,由綦江区名中医坐诊,以“针灸、穴位埋线减肥”为主要项目,同时针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以及各种疲劳性职业病等,开展雷火灸、霸王灸、推拿、火疗、电针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项目。 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开展临床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评估,优化诊疗方案。目前,綦江区中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达103种,中医非药物疗法、门诊处方中药饮片等参与率越来越高。2012年,綦江区中医院筹建的渝南片区首家治未病科成立开业,切实为医院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了新平台,并带动和指导全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