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腰封: 从实用到浮夸 腰封,也称“书腰纸”,附封的一种形式,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外部装饰物。腰封一般用牢度较强的纸张制作。包裹在书籍封面的腰部,其宽度约为该书封面宽度的三分之一,主要作用是装饰封面或补充封面的表现不足。 腰封一般用牢度较强的纸张制作。包裹在书籍封面的腰部,长度不但能包裹封面的面封、书脊和底封,而且两边还各有一个勒口。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腰封主要作用是装饰封面或补充封面的表现不足。一般多用于精装书籍。 如今,要想让新书在浩瀚的书海里,崭露头角,就一定得捆绑上一条腰封,这似乎已成惯例。“如何制作吊人胃口的书腰”,日本著名畅销书推手井狩春男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书商们的必修课。因此,腰封成了推销图书的“杀手锏”。结果,现在这个“腰封”已经愈来愈脱离开图书文化艺术的设计范畴,而逐渐变成了一种图书商业营销的工具,一种炒作的手段,一种赤裸裸的商业招牌。 书籍装帧设计师们已经关注到当下越演越烈的图书腰封过度不实宣传,引来了读者的反感。读书人把这种诟病戏称为“妖封”。设计专家表示,对书商以腰封做图书吆喝表示理解,但读者的反应也不得不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 对于腰封,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专业的张丽军副教授曾有过研究:“腰封这东西,最早是出现在日本,其目的,是用来宣传图书的。”张丽军告诉记者:“腰封的最大作用,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语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宣传是它的主要职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原本在日本出现的腰封逐渐被引入到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地区:“其实腰封的发明还是很实用的,因为人们可能工作压力比较大,没时间把书店的书拿出来进行阅读,但是有了腰封,可以很快地了解其大致的内容。” 在张丽军看来,最初的腰封是非常实用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腰封的内容和设计也渐渐变得“浮夸起来”:“很多出版商为了能够吸引读者,让新书大卖,开始在腰封上对于书的内容极尽吹捧之能事,甚至作假,冒名人之名来推荐图书。” 2009年,余秋雨新作《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的腰封上,出现了这样的内容:“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该书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尽管事后出版商出面表示此字样并非余秋雨所加,但是依然让余秋雨遭遇到了网友们的讽刺与揶揄。 在豆瓣上,甚至出现了“恨腰封”小组,一群对腰封忍无可忍的网友对于当今不靠谱的“腰封”一顿板砖,虽然出了一口恶气,但是依然无法阻止“腰封”的横行无忌,套用一句网络名言就是:“当今人类已经无法阻止腰封了。”(李解 来源:山东商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