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贾宝玉,生活中的原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讲了近一个世纪,大家仍在讲。
说到这个话题,就要提到红学研究上的两大派别:索隐派和考据派。这两个派别对于《红楼梦》是什么样的一部小说,观点是截然不同的。民国年间,其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蔡元培和胡适。 所谓的“索隐派”,以1916年王梦阮、沈瓶庵合写的《红楼梦索隐》问世为标志,他们认为,《红楼梦》是部政治小说;考据派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曹雪芹的自传。 当然,在各派中,又衍生不同的观点。如蔡元培是索隐派,但他的“政治小说观”与众不同,他认为《红楼梦》是“吊明之亡”的一部政治小说:“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书中‘红’字多隐‘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 “索隐派”最早的观点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原型,分别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和他宠爱无比的董鄂妃。 董鄂妃,即秦淮名妓董小宛,被冒辟疆纳为妾,后被清兵掠至北京,清世祖封她为贵妃。董贵妃死后,清世祖跑到五台山去做和尚了。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细释了这一观点―― 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是苏州人,黛玉也是苏州人;小宛在如皋,黛玉亦在扬州。小宛来自盐官,黛玉来自巡盐御史之署。小宛入宫,年已二十有七;黛玉入京,年只十三余,恰得小宛之半……小宛游金山时,人以为江妃踏波而上,故黛玉号“潇湘妃子”,实从“江妃”二字得来。 世祖临宇十八年,宝玉便十九岁出家;世祖自肇祖以来为第七代,宝玉便言:“一子成佛,七祖升天”,又恰中第七名举人;世祖谥“章”,宝玉便谥“文妙”,文章两字可暗射。 以此观点来论,那个多愁善感,姿色可人的林妹妹,原型竟然是一名堕落风尘的青楼女子,是一名多情的妓女。而“情种”贾宝玉,则成了大清的皇帝。 但顺治皇帝宠爱的董妃真是董小宛么?民国时有过许多争论。许指严的《十叶野闻》,“董妃秘史”是这样说的―― 自近世名人笔记,俱以世祖因董妃逝世,悲愤出家,且证董妃实即冒辟疆妾董小宛;而辨之者则历引明季清初诸家说乘,坐实其非,谓妃系董鄂氏,董鄂乃长白旧部,世为清室臣仆,绝非汉人董姓。 所以,林黛玉是董小宛的原型一说,很快遭到批判。北大教授孟莼荪在其所著《董小宛考》中,还就两人年龄的悬殊进行了批评: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早清世祖十五年出生;世祖7岁时,小宛已21岁;顺治八年正月二日,小宛死时28岁,清世祖才14岁……认为顺治皇帝与董小宛之间不可能发生那种“浪漫的事”。 既然这样,贾宝玉的原型是清世祖一说,也成了滑稽。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林黛玉是“贵妇人”,是纳兰性德的夫人。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大才子,系大学士明珠长子。清人徐柳贾说,“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民国学者钱静方说得更直接:“宝玉固全书之主人翁,即纳兰侍御也。”(《红楼梦考》)。在此基础上,当时不少人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纳兰性德,红学家俞平伯曾祖俞樾便记述道,“《红楼梦》一书,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 这些观点都是上世纪20年代前后提出来的。1921年3月,红学大师胡适写《戏楼梦考证》,进行反驳――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死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没有看到家庭的衰亡。纳兰性德中举、中进士,贾宝玉没有中进士;说纳兰性德的夫人是黛玉,更不能成立。若几首悼亡词可以附会林黛玉,林黛玉真要成“人尽可夫”了! 来源:环球新军事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