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镇江葛村最美古村落恐遭拆迁,一边是380亿的阿房宫重建计划,现代人真的在文化与历史面前迷失了吗?这条资讯发生在
“新的小市镇面貌,现代和古典融合”.这幅关于未来的蓝图,描绘的是镇江新区丁岗镇葛村未来的面貌。不过在这个被称为镇江最美古村落的未来蓝图里,并没有被村民引以为傲的数十处明清乃至民国建筑的影子。按照规划,这些建筑大部分都将被“保护性拆除”.行拆除之事的,却是被认为肩负保护文物职能的当地政府。 以保护之名拆除,如果说此概念在一开始尚能让人们感受荒诞的话,那么在今天,却已经司空见惯到几成日常经验了。去真迹而立山寨,毁灭真实世界而建立仿像社会,仿佛唯此,才有钱景。 不过,中国百姓真的粗鄙到只能欣赏山寨货吗?坦率说,我对这种藐视国人的观点很不以为然。中国人,审美品位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虽然未必在世界上能独占鳌头,却也有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此前媒体报道过的曲江模式,或许才是所谓文化产业的真实面相--先在历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后进行招商引资,打造项目使得地价升值。 回到艺术和审美。今天我们将迎来另一真正大手笔的山寨作品。据报道,日前,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累计投入380亿元,在即将建设的阿房宫国家遗址公园东侧建设控制地带及外侧,建设“首创阿房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这个大手笔之所以引人瞩目,除了380亿的豪迈,更在于某种微妙的悖论:拆旧山寨而建新山寨。为了380亿的生意,拆了2亿元的人造景点阿房宫景区。 在斩断了与传统文化以及人的精神家园的联系方式以后,拆山寨建山寨的数目字游戏,更能体现这个社会运行的真实逻辑:拆建循环中,财富不断膨胀,至于被拆的是真迹还是仿像,并无人问津。而保护性拆除的好处在于,忍受住拆除可能带来的暂时压力与创痛--经济方面的,声誉方面的,即可换得长久的回环发展。自然,这背后是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的不断膨胀与扩展。而于文化,则是对于文物、遗迹连同现实存在生活传统敬畏感的彻底放弃。 可以想象的是,当这种逻辑不断跳跃着前行,在未来,关于真实与虚假的定义将被消解与颠覆。历史被压缩成当下,艺术与生活被压缩成物欲和财富。倘如此,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只能在博物馆里进行了。 作者:谢勇 来源:新京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