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三伏贴”有望列为公卫服务内容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2013-7-22 09:22|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680| 評論: 0|來自: 中医药报

摘要:   不出社区就能贴敷
声明 / 聲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不出社区就能贴敷

  今年,遍布北京全市16个区县,总计577家三级、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提供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在各基层卫生服务站点开展的“五统一”社区行动,更是从药品、价格、病种、穴位、人员培训这五方面,对社区开展“冬病夏治”服务进行规范。市民每人每次30元钱,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可享受规范、统一的“三伏贴”服务。

  “近年来,‘三伏贴’已成为北京市民夏季‘治未病’的首选。以前我们的‘三伏贴’服务大多集中在医院,近几年逐步延伸到社区,一方面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这服务,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各大医院的压力,避免患者扎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赵静介绍。

  北京各社区统一配备的“三伏贴”药物,均为经北京市药监局批准的北京中医医院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药贴分装在小纸袋里,纸袋上标明了今年贴敷的时间、简易的穴位图等。除了药品,还有统一印制的“十问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宣传册,说明了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概念,穴位贴敷适用的疾病、药物、穴位、贴敷时间以及贴敷注意事项等。北京针灸学会还组织专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贴敷人员开展统一培训,保证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标准化服务。

  同时,“预约制”覆盖了所有的服务站点,北京市民可以通过北京中医药信息网查询开展服务机构的电话、地址。据初步统计,今年仅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四个中心城区,在各个社区预约“三伏贴”的患者就有近15万人。

  服务辐射面还将进一步扩大

  2012年,北京16个区县申报参与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医疗机构就超过500个。各医疗机构对贴敷患者基本情况、贴敷病种、效果都作了登记。北京针灸学会穴位贴敷专业委员会对去年回收的登记表统计后发现,1.5万余例贴敷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就占到了80%以上,其中支气管炎占61.11%、感冒7.08%。

  今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的三伏贴适宜病种就为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北京雾霾气候的加重,‘三伏贴’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应该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医政处处长赵建宏说。

  赵静表示,“百姓对‘三伏贴’的意义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是让百姓了解在哪里能享受这项服务。”

  赵建宏介绍,除了在城区和医疗条件较为便利远郊区县,现在开进北京远郊山区的流动中医院,也可以把贴敷药物随车携带,让不便就医的山区百姓享受‘三伏贴’服务。“除了‘进社区’、‘进机关’,我们还将探索让‘三伏贴’‘进使馆’,让国际友人也能接触这种中医传统疗法。”

  在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的基础上,对“三伏贴”疗效的科研工作也将逐步展开。“各社区对‘三伏贴’病种分布、疗效等的统计,将是一份很好的多中心、大样本科研数据。各医疗机构除了贴敷工作,还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情况登记,以明确的数据信息,便于后续科研工作展开,让‘三伏贴’更好地让百姓受益。”赵建宏说。

  专家呼吁理性选用“三伏贴”

  在“三伏贴”越来越受到百姓认可的同时,一些误区也日益凸显。“三伏贴”是不是可以预防所有的“冬病”?是不是可以立即缓解不适症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姜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意强调,“三伏贴”穴位贴敷并不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一部分。人体阴阳气血盛衰因季节变化不同,从而疾病的发生、治疗也应顺应季节而变。“三伏贴”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主要疗法之一。利用人体在“三伏”阳气最旺盛的时刻,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增强人体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的宿疾,从而达到少发病、不发病的目的。

  “‘三伏贴’一定要结合身体具体病证选穴、治疗。另外,贴敷药物主要是循序渐进地起到扶正作用,而不是立即起效。”姜泉建议患者选用“三伏贴”治疗前,先向医生咨询,明确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使用。同时,要尽量坚持治疗。“有些疾病必须坚持贴敷几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往年,每伏的第一天来医院贴敷的患者特别多,我们一般认为,每伏的前几天之内贴敷都可以,大家也不必都赶在同一天。”姜泉解释。

  另外,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包括针刺、艾灸、刮痧、推拿等其他外治疗法,食疗也有此方面的作用。专家建议,患者可以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咨询医生后,选择适合方法“冬病夏治”。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