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成吉思汗第34代孫:踏上內蒙古的徒弟才有根的感覺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7-24 23:13| 發佈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293|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社包頭7月24日電 題:成吉思汗第34代孫的尋根之旅    作者 尚虹波 烏婭娜 張瑋   成吉思汗第34代孫、澳大利亞籍華人、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裏年齡最大的博士生,這是博爾濟吉特・白瑩的多重身份。 ...
中新社包頭7月24日電 題:成吉思汗第34代孫的尋根之旅 
  作者 尚虹波 烏婭娜 張瑋
  成吉思汗第34代孫、澳大利亞籍華人、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裏年齡最大的博士生,這是博爾濟吉特・白瑩的多重身份。
  23日一大早,白瑩便整理資料,打包行囊,準備前往他此次尋根之旅的第四站鄂爾多斯。 
 
  白瑩近日在內蒙古開始第三次『尋根之旅』,在葛根塔拉大草原,藍天白雲下,他用手中的相機記錄着點點滴滴。
  『2008年和2012年,我先後回來過兩次。我覺得,只有踏上內蒙古的土地,才會感受到鄉情,有了找到「根」的感覺。』白瑩說。他說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四子托雷的後代。
  1644年,色本(扎薩克・多羅・達爾罕貝勒,成吉思汗第22代子孫)的長子昂罕隨清八旗軍隊進入北京,此後紮根於此。在家族的墳穴圖中,清楚記錄着以昂罕為祖先的博爾濟吉特家族在後來300餘年間的興衰印跡。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躲避禍事,博爾濟吉特・白瑩的父親簡單抄錄了墳穴圖中幾十個人的名字之後,便讓兒子將整個墳穴圖焚毀。隨同火光一起消失的,還有這個家族的家譜及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
  1991年,博爾濟吉特・白瑩移民至澳大利亞。
  『從在北京的第一代祖先昂罕開始,一直到我出國,347年間我的家族中再沒有人回到過內蒙古。2007年我的父親去世前,囑咐我一定要恢復家譜,並且回到家鄉去看一看。』父親的臨終願望最終促成白瑩的首次『尋根之旅』。
  在內蒙古人生地不熟,手頭僅有的是父親當年從墳穴圖上抄錄來的人名,『尋根之旅』從一開始就陷入困難。
  在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的幫助下,2008年3月,白瑩認識了內蒙古自治區僑辦處長巴圖。
  『資料和線索有限,外界又缺乏可供參考的文獻資料,所以我們就跟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取得聯繫,讓那裏的專家幫忙。』巴圖告訴記者。
  為了更好地達成目標,2010年9月,白瑩開始在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攻讀蒙古歷史學博士學位,那年他63歲。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教授白拉都格其稱,白瑩是他帶過的最認真的學生。『據我所知,白瑩是整個內蒙古大學的學生中年齡最大的,也是所有博士生中以最快速度畢業的。博士生學制3年,白瑩只用了兩年時間便學成畢業。』這位教授稱讚這名比自己還要大3歲的學生,『他的那種執着追求的精神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讀書期間,白瑩的【寶比沃按ǘ道始末】等論文受到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及蒙古歷史研究所多名教授的肯定。而此時遠在澳大利亞的他的母親,卻在苦苦支撐等他回來。
  『攻讀博士期間,母親幾次病危。妹妹們勸我別離開,但母親特別支持我「尋根」,她說一定會等我回去,看我完成學業,整理好家史,完成父親的心願。』說到這裏,白瑩的語氣有些低沉。
  但片刻之後,他又目視遠方,微笑着說:『畢業的時候我把家譜全部恢復,成功完成了父親的心願,在我返回澳大利亞後不久,母親去世了。我想母親會告訴父親的。』
  博爾濟吉特・白瑩說,他希望子孫後代不要忘記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