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城市的"创意之心"在哪里?应让民众参与文化创造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5-9 11:56| 發佈者: 对酒当歌| 查看: 1569| 評論: 0|來自: 中国网

摘要: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颗创意之心。目前在欧洲,在文化上,民族国家的意识已经不再是强调重点,一个个原子式的以城市为核的城市文化意识则被强调。这种文化发展策略非常值得中国借鉴.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过分强调民族属 ...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颗创意之心。目前在欧洲,在文化上,民族国家的意识已经不再是强调重点,一个个原子式的以城市为核的城市文化意识则被强调。这种文化发展策略非常值得中国借鉴.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过分强调民族属性或者省级、自治区的文化属性,可能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一个个中心城市为文化发展核的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应该是更加可行的,比如北京可以是中国文化中心,上海可以是国际文化大都会。错位发展,又能有地区带动力。要做到这一点,每个城市都应该安上一颗创意之心。

那么如何建构城市文化发展的创意之心呢?欧洲在20世纪60、70年代提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文化权,每个公民都拥有文化权利。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它的意思是政府应该确保每个公民拥有同等的文化权利,这就诞生了文化福利意识,要求政府建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把文化纳入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去。为什么我们要从这个概念开始讨论呢?因为这个概念可以让我们看到城市文化的起点和终点:民众需求。城市文化,应该是一个由民众文化权利发展而来的概念――应该让民众参与文化创造,同时也享受文化创造的成果。

城市的文化创意之心,应该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

二战以后,美国遭遇冷战危机,意识到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危机,意识到国民文化创造力危机,意识到国民文化归属感的危机,这个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在全国高校推广“创意工坊”计划。在全国高校推广创意写作工坊项目,之后,美国高校出现大量非常活跃的创意写作工坊,这些工坊大多数是高校利用自己的教师和组织资源,与社会结合创办而成。如今,美国高校的创建创意工坊系统有2400多个,这些系统是高校和在地文化结合的典范,这些活跃的创意工坊构成了美国文化体系的创意细胞,带来了美国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整体性活跃。这些系统怎么运作呢,就是把高校的创意写作资源,如教师、作家、组织者资源带到社区,比如他们组织退伍军人成立创作工坊,让退伍军人描写自己,产生了美国战后主流的反战文学系统。组织美国的家庭女性来写作,产生了美国后来非常主流的女权主义写作。组织美国的黑人来写作,美国的土著居民来写作,这些诞生了整个美国战后的主流文化。

上海是长三角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文化大都会也是非常必须和可能的,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代表了中国高度和速度,不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没有强调上海的文化优势,上海完全可以成为地区文化高地甚至东亚国际文化大都会。

浦东是传统文脉最丰沛和现代文化元素最丰富的地方。拿尤存先生的话讲,陆家嘴的杜拉拉,新农村的农民,外来洋插队,东海的渔民,海港、空港的”港民”……,这块地方集中了最丰富的人口样本;从文化的繁荣多样性角度讲,表现得比中国任何一个地方更充分、更明显,文化的多样化需求,多元化选择也最迫切。上海是几千年文化沉淀的累积而来的上海,同时它也是现代元素最丰富的地方,我们的金融文化、白领文化等,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上海是全球社会转型最迅猛、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方之一。因为城市化进程非常快,社会转型非常迅猛,多元性必然呼唤着多样性,差异性也必然呼唤着融合度,怎样在新的基础上培育出一个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文化体系,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如何将差异性变成文化发展资源,如何让内在多元性矛盾变成文化发展的动力?让它们成为促生上海国际大都会文化的建构的资源?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最近的一个活动值得我们重视,他们利用自己的教师组织资源和培训、教育资源,与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结合,创建《上海工人红色传承创意写作工坊》,把创意写作工坊开到浦东新区工人阶层中去,让创意写作研究生和工人结合,这样的经验可以推广,这样的思路可以借鉴,这样的创意工坊在上海 ,越多越好。

上海的高校应该从事城市创意之心的培育工作,到社区、工厂、商务区、港口、码头、医院、乡村等各个角落去,和企业结合,和社区结合,创建各种“创意工坊”,让全民参与创造,让各种阶层得以发声并呈现自己的文化心貌。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作为促动者、服务购买者,而高校可以作为主体,高校文学系、媒体创意系、工业设计系、美术系等与创意相关连的系科可以把他们的教师资源、组织资源带到社区里去,带到工厂里去,跟居民结合,跟农民工结合,跟洋打工者结合,组建一个个创意工坊,让市民经验系统得到这些工坊的支撑而呈现而张扬,从而从根底上丰富和发展城市文化的内核。我们认为只有拥有这样的创意之心,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原生性文化,同时是和城市品格接地的具有民众归属意味的文化,让创意来自城市而服务城市,为上海的城市文化创造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葛红兵 专家博客)


来源:中国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