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汪曾祺絕筆【鐵凝印象】:擔得起『清新』二字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16 15:59|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492| 評論: 0|來自: 文匯報

摘要: 何鎮邦對我講,【鐵凝印象】是汪曾祺的絕筆。       前幾天,一個小型聚會上,汪先生的公子汪朗也在,何鎮邦說,1997年5月8日早上九點多鐘,汪曾祺給他家打電話:『文章寫好了!你過來拿!』 ...
何鎮邦對我講,【鐵凝印象】是汪曾祺的絕筆。


      前幾天,一個小型聚會上,汪先生的公子汪朗也在,何鎮邦說,1997年5月8日早上九點多鐘,汪曾祺給他家打電話:『文章寫好了!你過來拿!』


      這『文章』就是【鐵凝印象】,為什麼叫何鎮邦去拿?因為這篇文章他是為何鎮邦寫的。1996年秋,何鎮邦和山東【時代文學】議定在該刊上開設一個新欄目,由何鎮邦主持,名曰:『名家側影』,每期由幾位作家同時聊一位作家。專欄從1997年第一期開始,前面已經分別介紹過汪曾祺本人和林斤瀾、艾煊等作家。當年的第四期擬發鐵凝專欄,於是何鎮邦就向汪老約稿,請汪老寫一寫鐵凝。


      汪老爽快答應。他對何鎮邦說:『能寫,馬上投入!』何鎮邦後來說,老頭兒夜裡四點多鐘就起床寫,一口氣寫到八點多鐘,一氣呵成。寫完就叫何鎮邦去取。


      稿子寫在300字的稿紙上,共八頁,有兩千多字。我找出初發【鐵凝印象】的已發黃了的15年前的【北京晚報】(1997年6月16日),稿件最後的落款是『1997年5月8日凌晨』。【北京晚報】在編發此文時還加了一段編者按。按語寫道:『5月16日,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不幸去世。此篇是汪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後一篇文章,是汪先生五十多年創作生涯戛然而止的句號。我們特此刊出,以示懷念。』


      在汪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的這個五月,我重讀【鐵凝印象】,心中湧起無限的感慨。


      汪先生在文中說,鐵凝的小說有『清新秀潤』的特點。他寫道:『河北省作家當得起「清新」二字的,我看只有兩個人,一是孫犁,一是鐵凝。』這樣評價,是中肯的。


      在【鐵凝印象】中,汪先生還用了一大段篇幅描寫鐵凝,他說鐵凝『有時表現出有點英格麗・褒曼的氣質,天生的純淨和高雅。』鐵凝『不論什麼時候都是精精神神,清清爽爽的,好像是剛剛洗了一個澡。』對鐵凝的欣賞和憐愛之情溢於言表。汪先生在文章的最後寫道:『我很希望能和鐵凝相處一段時間,仔仔細細讀一遍她的全部作品,好好地寫一寫她……』可是這個老頭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的這個願望太『奢侈』了,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個星期,這個老人卻撒手人寰了。


      其實,早在幾年前,汪先生就評論過鐵凝的短篇小說【孕婦和牛】,說那篇小說『俊得少有』。是很『糯』的一篇小說,或者說,細膩、柔軟而有彈性。汪先生對鐵凝的作品是熟悉的。


      鐵凝在後來的回憶文章中說過,她認識汪先生大約在1984年的四次作代會上。她說,汪老『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說「鐵凝,你的腦門上怎麼一點頭髮也不留呀!」』鐵凝說『他打量着我的腦門,仿佛我是他久已認識的一個孩子』。這樣的見面別有情致,這樣的回憶同樣充滿了深情。


      鐵凝在這篇同樣是發表於【北京晚報】上的文章中說,當我們今天思念這位老人時,是他那優美的人格魅力打動着我們。一個民族,一座城市,是不能沒有如汪老這樣的一些讓我們親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汪老教我正確寫字】,【北京晚報】1997年8月15日)。這樣的回憶也依然打動着我們。


      關於汪老,鐵凝先後寫過三四篇懷念文章。她曾到京郊汪先生的墓地給汪老獻花。鐵凝後來深情地說:汪老的名字被標明的位置是『溝北二組』。以汪老的人生態度,他早就坦然領受了這個再平常不過的新身份。2010年的5月,鐵凝又往高郵,憑弔汪先生紀念館,參觀汪曾祺故居,並在汪先生童年生活過的老街上徜徉……這些深情的文字和人生印跡,都見證着兩代作家之間的珍貴友誼。


      關於書畫的遺作,一般認為,汪曾祺最後的書畫作品是【喜迎香港回歸】,一幅畫面淋漓飽滿、枝頭著滿盛花的紫荊花。其實,這個記憶是錯誤的,這裡需要補正一下。汪先生的書畫絕筆在揚州高蓓女士手中,是一幅丁香花的國畫,和『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條幅。


      1997年5月11日,高蓓以【揚州日報】記者的身份採訪汪老。那天上午,高蓓還沒到虎坊橋,汪先生就已穿着西服到樓下等候她――這是汪先生和師母對年輕人一貫的作風。之後接受家鄉人的採訪、拍照,忙乎了半天,中午還得留飯(儘管吃的是炸醬麵!)。如此種種,都在高蓓的【最後的採訪】中(【新聞出版報】1997年6月24日)留下記憶。


      2007年5月紀念汪曾祺逝世十周年暨第三屆汪曾祺文學獎在高郵舉行並頒獎,我和高蓓有幸忝列獲獎作者之中。在活動結束的第二天,與會者到揚州遊玩,同游者有汪家三兄妹和作家凸凹,在瘦西湖的春祝壽樓,我們登台眺望,窗外是如畫的風景。這時高蓓來了興致,將特地從家裡帶來的汪先生的【丁香】取出展示給我們欣賞,使我們大飽眼福。畫面上的丁香四五枝,枝頭淺紫、淡紅的碎花布滿枝葉間,左首題款『高蓓飾壁,汪曾祺丁丑五月』。右上角還有一枚閒章,不太清晰,好像不是『人書俱老』那枚。也不似『珠湖老人』。印太淺了!十分模糊,實在不能辨認真切。


      不過這幅【丁香】讓人眼熱。這應該是汪先生畫作中的佳品,畫面蓬勃,彩色飽滿。工筆處十分細緻,看得出老頭子是下了工夫的。


      高蓓是有福的,在無意中得到汪先生書畫作品的絕筆,內心的既疼又愛,從高蓓的回憶文章中可以看出。這兩幅作品,我想,高蓓也會十分珍愛的。


      今年5月16日,汪先生離開我們整整十五個年頭了。這些年來,他的作品被一代一代的人閱讀,很多人喜歡他的作品。近聽人說到一個叫狄源滄的老先生(1926-2003),一位很有名的攝影家,他和女兒都十分喜歡汪曾祺。老先生在世時,曾寫過一首詩:喝茶愛喝凍頂烏,看書只看汪曾祺,不是世間無佳品,稍遜一籌不過癮。『凍頂烏』是一種台灣名茶。老先生話說得絕對了一點,但人生趣味可以理解。還有一位老兄,讀了汪先生的作品,在豆瓣網上留言:吾愛汪夫子,書痴復情痴。吾愛汪夫子,儒雅天下知……汪先生為什麼這麼迷人?真是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汪曾祺二十歲在昆明西南聯大開始寫作,一生顛沛,灑脫的性情不改。而這一文一書一畫,卻成了汪先生半個世紀最後的絕響,讓人心中不甘。
                                                                                    2012年5月2日
來源:文匯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