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郑汝可 发自郧西)“为何全国各地的旅游文化产品都千篇一律?”12日,在“武汉・郧西文艺沙龙”上,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何祚欢抛出这样一个疑问。当日,何祚欢、胡应明、李冰等就文化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进行探讨,学者们提出,打造文化旅游,需要注重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持。
“旅游回来过了3天,忘了自己去过哪儿”,何祚欢说,一个新的文化产品出来,就跟风似的产生一批复制品,“文化不是工业生产,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何祚欢谈到了“不声不响”、却享誉全球的河南十三马街会。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河南各地及周边省份,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马街村,说书会友,弹唱献艺,形成全国民间艺术的独特景观。“600多年,‘马街会’未有宣传,却越来越红火。”何祚欢说,这得益于“马街会”始终融入当地生活。 而一些旅游景点,最初古香古色,开发后却充斥着商业气息,“变成了与当地老百姓无关的一个产品。”何祚欢说,旅游和文化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应该保留的部分,要保留原汁原味。 编导李冰说,发展好的文化产品需要新形式。从前一部电影演红一个少林寺,一首歌唱火一个太阳岛,“现在这样很难。”李冰说,没有特色的文化产品,难以再打动人心。 李冰曾先后写出《信了你的邪》、《杠上开花》等优秀的方言喜剧,他谈道,“往往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收效却不大。”李冰说,文化推广要靠文化本身的力量,要呈现当地的文化底蕴。“好的文化产品,是能够‘四两拨千斤’的。” 武汉“文艺沙龙”由市文化局、创作研究中心举办,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十期,曾邀请卞祖善、孟冰、赖声川等国内外大家来汉畅谈文艺,拓展本土艺术家的创作视野。此次文艺沙龙首次走进郧西,是武汉市文化局对口文化扶贫活动之一。 来源:长江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