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作家阿來:和花草說話的人(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18 15:50|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507| 評論: 0|來自: 北京晨報

摘要: 花的感染 花的自在與安靜,那些煩惱迅速沒了 北京晨報:我知道您一向喜歡上青藏高原拍攝,也一直對植物很有興趣,現在一共拍攝了多少種植物?城市中的花卉似乎對人們更有貼近性,那麼您在看到一朵花時,是 ...

花的感染

花的自在與安靜,那些煩惱迅速沒了

北京晨報:我知道您一向喜歡上青藏高原拍攝,也一直對植物很有興趣,現在一共拍攝了多少種植物?城市中的花卉似乎對人們更有貼近性,那麼您在看到一朵花時,是什麼打動了您?

阿來:現在拍了有上千種,建立電子檔案,把它保存下來,這是很有意思的事。看一朵花,首先是它是一個那麼美的對象,它的美是有顏色、有結構、有氣味的,然後看的多了,腦子裡就會有一個譜系,比如每種植物之間的區別。就好像很多人找別人聊天一樣,傾吐自己的煩躁,苦悶,找一般人聊天還不夠,還要找心理醫生聊。我也有這些,但是我希望自己找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看到一棵漂亮的樹,一朵美麗的花,久久地凝視它。我覺得是被它的自在和安靜感染,那些煩惱迅速都沒了。它對你的影響是情緒性的,很難描述。

不僅是小享樂,還要有點審美

北京晨報:人們說到成都,好像總說到成都生活很享受,您書中也提到了一個城市的好不僅是在吃喝享受上。

阿來:我們在講到成都時,老說吃火鍋、小吃,再不就是打麻將,太物質主義了,就是一點小享樂。似乎忘了成都還是有一兩千年歷史的城市。爲什麼我們今天說到一個城市的時候,就是一點口腹之樂?要是一個城市只是這樣,我早就搬家了。

人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現在世界上對生態、環保已經很重視了,我們本該有這樣的認識,但現在我們反而離自然更遠了。古人雖然沒有科學觀念,但我們現在連古人懂得欣賞的都不如,只有吃吃喝喝。我們生活中應該還有點審美吧,在生活當中,我們通過音頻、視頻、文字在創造一些東西,都是讓物質生活中帶上一點審美的成分,但這還不夠。自然本身就是不加修飾的美,很自然地呈現在這兒,並且隨時隨地都在身邊。

北京晨報:您覺得現在大家遠離自然的問題比較突出?

阿來:近年來我也走了很多國家,我也會特別注意觀察這是不是世界一個普遍的情況。但我發現,這個問題幾乎只有在中國比較突出,顯得變本加厲。其實全球化下,城市面臨的社會問題有很多相似性,大城市中的我們,跟東京、首爾、紐約、巴黎,面臨的問題其實有很多相似性,同樣的就業、房子、車子等壓力。但爲什麼只有中國人將生活的壓力與物質上的要求作爲一個偉大的藉口,而幾乎對別的問題毫不關心?

■花的表述

科學家與文學家怎樣描述花

北京晨報:您這本書,寫花時也會延伸到很多東西,比如植物學知識、歷史、詩詞,或者當時人們的狀態。

阿來:其實寫這些文字時,沒有計劃。觀察時只是觀察。不過每個人除了讀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書,還要讀一些閒書。這成了我一個業餘愛好,我的業餘愛好就兩個,植物與音樂。就像當你買了唱片聽之後,自然希望了解作曲家的生平等知識。看了一朵花,我就想看看科學家是怎麼描寫它的,比如植物學的書,地理方面的,手邊有很多,包括外國學者寫的這方面的書。我也想看看文學家怎樣描述過它,除了野外觀察,平常讀書也自然注意積累這方面的東西。書中的文字源於博客文章,寫博客時很放鬆,白天拍了照片拍得高興,忙完自己的事情,晚上夜深人靜了,把照片導到電腦上,好的留下來,那些平常讀過的知識很自然地湧現。我甚至沒想過它出書,就是一種隨心之作。

北京晨報:那麼您平時植物方面的書會占到閱讀的重要內容。

阿來:一個作家,對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會成爲有用的知識。很多人讀書喜歡看秘聞、鬥爭,看一些黑暗的東西,我倒覺得不用知道這麼多,看歷史看些正經的東西就行了。這個世界如果美好不夠的話,就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一些美好。

回到自由的散文傳統

北京晨報:其實古人的山水遊記、地理筆記,曾經有很多名篇流傳下來。

阿來:我們現在的散文隨筆變成很奇怪的文體。中國古代的散文,沒有什麼不可以寫,【古文觀止】多種多樣的題材、寫法都有。後來我們的散文變成比較彆扭、做作的文體,老是在抒情。我在寫博客的時候就想,一定不能寫成那種做作的文章。第一希望它有一定的知識含量,第二希望它是比較平實的,不要去做那種拔高和空洞,希望回到古代散文的傳統、自由,什麼都寫。

■花的啟示

大家的休息比工作還累

北京晨報:書中也表達了一個觀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盡力去了解這個世界。

阿來:自然界如果從過去比較老的觀點看,上帝創造萬物,人只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如果從科學的觀點看,進化論的觀點看,人也是自然界有了萬物之後才進化而來的,如果這些東西都沒有了,就不可能有人產生,或者說現在這些東西消失了,人也不可能獨自存活。道理大家可能都明白,中國人都特別懂大道理,但是不願意做小事情。

北京晨報:其實現在人們對工作很用心,但對休息卻不講究,休息的方法更不講究。

阿來:我們的休息方法,把大家搞得比工作還累。我們喜歡更多的人聚在一起,有朋友,並且通過朋友去認識朋友的朋友,搞各種各樣的聚會。我們似乎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重要了,指不定哪天需要什麼人去辦個什麼事。比如在成都,先到茶樓打牌,吃飯,然後再到一個包間裡吃飯,吃完飯又到KTV里唱歌,然後說哎呀,我太忙了。我覺得這樣很累,也不是很有意思,所以把很多時間放在與自然的交流上,少一點聚會,娛樂。

人要有不靠它求名求利的愛好

北京晨報:其實就像在一種潮流中給自己留點空間。

阿來:爲什麼不給自己留空間?爲什麼大多數人這樣干我就一定要這樣干?不這樣干我就不合群了?落伍了?從實用觀點講,去公園走走也是一種鍛鍊,呼吸新鮮空氣,修身養性。其實這種生活離我們不遠,關鍵是一種選擇。中國人現在太注重也太陷於人與人的關係網中了,人們老是怕忽略掉某一環就失去某種機會,把自己弄得很累。

過去我在上班,我的經濟收入主要是靠上班,做【科幻世界】雜誌時,要把雜誌賣掉,很多人的飯碗壓在你身上。我就覺得我應該愛一個東西,不能物質化,得跟精神有點關係,我不靠它活,我對它沒有功利的要求。寫作就是我的業餘愛好,我很放鬆,沒有焦慮,不考慮書賣不賣得掉,批評家喜不喜歡,得不得獎,內心沒有這些壓力。前幾年我覺得我差不多在職業寫作了,作爲一個正經職業的時候,考慮就會比較多,這時候我覺得我肯定還要發展一個業餘愛好,我不從它那裡求名求利,心底才有一個安靜的地方。

■花的趣事

拐杖中藏著的種子

北京晨報:這些年有沒有遇到什麼關於花的有趣故事?

阿來:我現在到任何一個城市,基本的功課就是植物園,去國外的城市也都要找到它的植物園。這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我剛去過倫敦,去了倫敦植物園,後來還專門多留了兩三天,就爲了觀賞植物。英國人的植物園幾百年了,而且它並不只限於當地植物,全世界,傳教士、外交官、水手,他們到世界各地,看到本地沒有的奇花異草,想方設法把它弄回去培養。它那裡還有一個高山植物園,主要物種就是喜馬拉雅地區的,當地氣候不行,還建了溫室,模仿氣候。我就去看青藏高原的植物,經過它的培養,變成了什麼樣子。此外一些植物經過成功的培養、馴化後,走向公園,甚至走向老百姓的家中,裝點人們的生活。而且人們對於培養植物的熱情很有意思,我看了一則故事,說絲綢當時只有中國才有,他們就決心一定要把蠶和桑樹的種子帶回歐洲去,當時中國人也知道這是寶貝,不讓他們帶走,傳教士把拐杖挖空,把種子藏在拐杖里,一路拄著,從絲綢之路把它帶回歐洲。

總統也愛荒野美麗

北京晨報:提起關於自然的寫作,中國讀者大多會想起梭羅的【瓦爾登湖】。

阿來:中國人對【瓦爾登湖】可能知道得比較早,梭羅也寫過別的書,比如【野果】,就是觀察大自然。幾月幾號,哪種樹發芽了,幾月幾號,哪種鳥來了,叫觀察物候。其實美國人在100多年前,興起自然文學,有一批作家。比如繆爾、利奧波德等作家有著深遠的影響。利奧波德提出,我們要愛荒野、愛大地,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生態保護的先聲。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立法的促進,這些人也是社會活動家,超過一般文學家的影響。他們社會活動的能力很強,比如繆爾促成了美國國家公園的建立。他還可以讓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去體驗荒野的美麗,到山上去一起露營。可能因爲中國人對自然的關注還比較少,因此我們的翻譯、推介還不太夠,對公眾影響也很有限,理論界、學界也沒有進行太深入的討論,本土的作家對這方面的寫作也不太多。其實這本書中的文章本來我只是寫來自己看看,但書出來了,也希望它有一些意義,至少讓大家多關注點自然界的事吧。

(記者 劉婷)


來源:北京晨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