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评"真人图书":与阅读关系不大 其意义不在阅读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8-30 23:04| 發佈者: 裡人| 查看: 1467| 評論: 0|來自: 深圳商报

摘要: 深圳中心书城于上周六举办了一场长达12小时的“真人图书”活动,50个人被当做50本书被读者“借阅”。活动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和关注和对此类活动褒贬不一的评论。为什么“真人图书”会成为一种现象?这种活动对文化的 ...
深圳中心书城于上周六举办了一场长达12小时的“真人图书”活动,50个人被当做50本书被读者“借阅”。活动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和关注和对此类活动褒贬不一的评论。为什么“真人图书”会成为一种现象?这种活动对文化的意义和影响力究竟在哪里?深圳商报记者进行了多方查访。 
  社交活动被冠以图书概念
  8月以来,北京、上海、青岛、宁波等十几个城市均举办了“真人图书”活动。深圳中心书城上周六的活动,只是这个大潮中的小小浪花。
  真人图书活动2000年发源于丹麦,以真人交流包装为“阅读”的概念,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友谊。由于此类活动概念新颖,组织门槛不高,在全世界范围很快普及开。2009年3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内首次尝试“真人图书”活动。
  在2011年前后,“真人图书”也是香港文化活动热门的组织形式。但对于“真人图书”这种活动形式,确实有不少人认为是“噱头”。有参加了深圳中心书城“真人图书”活动的文化学者认为:“这不就是读书沙龙么?”
  对于这样的疑问,深圳中心书城“真人图书”活动组织方“乐创益社区”负责人梁嘉歆对深圳商报记者表示:“真人图书项目与分享会、沙龙是不一样的。”梁嘉歆认为,传统的读书分享会、沙龙,更接近于演讲,形式通常是一个人向很多听众单向地表达;而真人图书更倾向于平等的交流。
  在梁嘉歆的理解中,这样一种“社交活动”被冠以“图书”的概念,是参考了图书馆的借阅流程:“读者在图书馆有选书、借书和还书的流程,真人图书活动中采用了这样的流程,使得这种交流更加平等,更易于被接受。”
  但是,从梁嘉歆的描述中,“真人图书”活动更接近于国外流行的“焦点座谈”(Focus Group)。一位留学生向深圳商报记者介绍称,焦点座谈通常是8到12人在一名主持人的引导下,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名被采访的留学生也参与过“真人图书”活动,在她的观点看来,真人图书的形式与焦点座谈确实有相似之处,但是所分享的内容完全不同。国外的“真人图书”活动往往具有更强烈的思想、哲学或者政治色彩,而焦点座谈多用于精神治疗场合。
  “真人图书”的意义不在于阅读
  既然名为图书,那么“真人图书”究竟与阅读有多大的关系呢?
  一位大学学者认为,“真人图书”活动与阅读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梁嘉歆也对记者表示,他们发起“真人图书”的目的在于加强跨界交流,构建一个共享知识的社区,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阅读确实有所不同。另一位电台主持人作为一本“图书”参与了上周深圳中心书城的活动。她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但她反问道:“为什么一定要和严肃阅读有关呢?”在她的观点看来,能把一些寻常并不为大众所了解的人群,带到读者面前,让大家了解这些原本陌生的领域,这就是“真人图书”活动最大的意义。
  梁嘉歆说:“真人图书可以影响到的,是读者的视野,这会带来许多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她举例说,在上周深圳中心书城活动中,有许多学生甚至是儿童,基于对一些特定职业的兴趣去选择相应的“真人图书”。梁嘉歆认为这可能会影响到这些人未来的职业选择,甚至从此拥有新的理想。而接受采访的这位电台节目主持人也认为,她在工作中并不能见到听众,而有一个机会让她与听众面对面坐下来,谈自己的工作或者是电台节目中会聊到的话题,是很不一样的体验。“如果大众借此更加理解我们的职业,这不亚于阅读了一本讲述电台节目主持人的好书。”
  深圳大学社会学教授易松国对记者表示,在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人们的交往圈子主要是围绕着工作展开的,类似真人图书的活动其实是向大众提供一种“亲友关系”的支撑。深圳心理专家张小犁对记者说:“真人图书馆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求时,消除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尝试。可以让一些自信心不足,戒备心很重的人可以树立自信心。”
  “真人图书”的功利阅读难题
  在梁嘉歆对记者的表述中,或多或少也在表达“真人图书是有用的”。这种涉及到实用性的文化冲突在近几年的“真人图书”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名参与了上周深圳中心书城活动的读者告诉记者,还是有若干“真人图书”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带到了活动里,现场给自己做起了广告。而广州“梵行真人图书馆”的创办人李嘉鑫此前也提及有许多地方的“真人图书”活动变成了考研讲座和企业成功学论坛。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授王子舟表示:“我们习惯了灌输式交流,讲座文化因此绵延不绝。”虽然像梁嘉歆这样的“真人图书”活动组织者一再强调“真人图书”与“讲座”的区别,但似乎大众对讲座的需求总是更强烈些。王子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成为一本书?”王子舟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梁嘉歆告知记者,他们选择“图书”的方式,是通过“真人图书募集”然后再评估筛选。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的“真人图书”都是来自他们所认识的人,以及这些人所介绍来的朋友。这使得“真人图书”的群体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圈子。在这样的小圈子中,虽然有评估和筛选,确定作为“图书”的人有足够的内容也有能力做长时间的沟通表达。
  梁嘉歆的“乐创益社区”在10月还将在深圳举办一场“真人图书”活动,她希望上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下次不会在出现了。
  返璞归真还是新奇概念
  一位参与了上周深圳中心书城活动的互联网从业者也向记者表达了他对这样一种活动的看法。他认为,梁嘉歆的“乐创益社区”旗下拥有一个全国连锁的“荒岛图书馆”,这是“乐创益社区”在各地展开“真人图书”活动的重要根据地。在官方描述中,这是一个“以WEB2.0为思想的社区公益图书馆”。“这样的活动,核心在于聚拢一群人,组织起一个围绕‘真人图书’的社交平台。而这个平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些人能够不断地贡献内容。这在互联网行业称之为‘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在这位互联网从业者人士看来,就是一个线下的UGC项目,这是一个相对还算新颖的概念。
  但在另一方面,有文化界媒体人在几年前撰写博客介绍国外的“真人图书”项目时,称其为“返璞归真的阅读潮流”和“一项知识传承与文明交流的回归式尝试”。
  究竟“真人图书”应该如何定性如何分类,似乎包括组织者在内的各方面都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深圳商报记者 谢阗地/文 韩墨/图)
来源:深圳商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