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11日電 (王拓 王建強)11日新疆庫車縣文物局透露,國家級重點石窟壁畫成功修復26塊,將對今後修復剩餘壁畫奠定基礎,將極大恢復壁畫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並使之能長期保存。
11日,在揭取壁畫修護修復現場,來自中國遺產研究院、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及新疆龜茲研究院的技術人員正在忙着對每一塊揭取畫進行現場評估、照相、測量、登記等信息採集,確定病害程度,之後進行表面除塵、修補等保護修復等工作,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苟,嚴格按照要求小心翼翼、精雕細琢。 龜茲研究院技術人員吉吉艾買提・艾海提介紹:『我現在主要是我們做的是四周附蛀在表面的一些磷皮慢慢去除它,把周圍一些比較小的泥漬慢慢去除它,比如說象這些附蛀到壁畫表面了要慢慢把它去除。』 新疆庫木吐喇石窟揭取壁畫保護修復項目將完成139幅共106O壁畫的修復,由龜茲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合作,將通過修復及更換所有壁畫的原始支撐體,使畫面相對完整的壁畫達到博物館展陳要求。自七月開工以來,項目順利開展,目前已經完成26幅壁畫的修復,根據病害程度,還有30餘塊待於修復,全部修復工程將於年內完成。 據了解,這次保護修復最主要的難題是畫面加固,因為索取使用的是鋼鐵,比較笨重,而且當時沒有考慮到鹽份對壁畫的影響,這次全部修復全部採用輕型、可靠、安全的支撐體重,同時從對修補所用泥土進行了鹽份清理,減少了壁畫顏料及畫面本身的衰退。 庫木吐喇石窟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遺產,是古代龜茲人民汲取東西方多種藝術精華而開創的龜茲文化的代表作,以其獨特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聞名於世,是佛教石窟藝術中難得的珍品。1961年,庫木吐喇石窟就被中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列入絲綢之路跨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由於長時間的風吹雨浸及人為破壞,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東方紅水電站的建立,使河道水位上升,臨河石窟壁畫被水浸濕破壞,國家非常重視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的修復保護工作,1991年對這些壁畫採取了揭取式異地保護,由於各種原因,異地保存壁畫也不同程度出現了病害。(完) 來源:中新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