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蘇州一市民撿到明朝石碑 不願移交博物館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11-21 23:09|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430| 評論: 0|來自: 姑蘇晚報

摘要: 在大觀名園小區北區門衛室裏,放着一塊約40厘米見方、重數十斤的青石碑。碑上密密麻麻刻着工整的繁體字。石碑來到門衛室一個多月了,但沒人能讀懂,因此就這麼靜靜地『躺着』。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石碑上的碑文被小 ...
在大觀名園小區北區門衛室裏,放着一塊約40厘米見方、重數十斤的青石碑。碑上密密麻麻刻着工整的繁體字。石碑來到門衛室一個多月了,但沒人能讀懂,因此就這麼靜靜地『躺着』。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石碑上的碑文被小區內一位老書畫家給『破解』了。原來這是一塊明朝的石碑,一下子,這塊小小的石碑引起了眾人的關注,更是引來了蘇州市碑刻博物館專家的注意。 
  最早發現這塊石碑有價值的是大觀名園小區的老書畫家王根法老人。兩天前,喜歡遛彎的王根法散步經過小區門衛室時,突然被小區門衛呂先生叫住。呂先生知道老王懂書畫,就叫他進門衛室看看一塊『破石頭』值不值錢,於是老王就進去了。看到石頭後,老王發現有碑文,而且碑文使用的是一種叫『台閣體』的書寫體。這種書寫體,是當時明朝科舉考試時的規定體,是一種官方用體。這引起了老王的興趣。於是,兩人把石碑從室內移到了室外光線明亮的位置,老王細細讀了一遍石碑上的碑文,驚訝地叫了起來,這的確是一塊明朝的石碑,是一塊墓志銘碑。碑上講述的是墓碑主人的生平。
  門衛呂先生當時還半信半疑,非要讓老王說出些理由來。老王埋着頭指着碑文告訴呂先生,碑文中提到的墓碑主人是當時長洲縣人,明朝時的長洲縣就是現在的蘇州; 碑文中還提到了墓碑主人的生卒年份,生於元至正十五年,死於永樂年間,這兩個提及的年份跨度都在五十年左右。碑文中還提到了『國朝』這個字眼,『國朝』這個詞語在明朝使用率最高,指的就是當朝、當代的意思。諸多證據表明,這的的確確是一塊明朝的墓志銘石碑。
  熱心人老王破解碑文後非常激動,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塊碑是有價值的,應該及時向社區匯報。於是老王馬上來到大觀名園社區把整件事情匯報給了社區書記。社區劉燕書記非常重視,立刻帶上照相機與老王一起去看石碑。在北區門衛室中,劉書記用相機拍攝了碑文的情況。回到社區後,又馬上聯繫了市文物局,轉而找到了碑刻博物館的孫慶副館長,並把照片通過網絡傳送了過去。經過孫館長的初步判定,這塊墓志銘碑是有歷史價值的。但照片上的碑文看得不是很清楚,孫慶表示需要實地看碑後才好判斷。
  前日,孫慶副館長親自前往大觀名園看碑。在仔細查看石碑後,孫慶表示這的確是一塊明朝的墓志銘碑。碑中記錄的主人應該是當時的一位有錢人,而該塊石碑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並希望該塊石碑能讓博物館來收藏和研究。但是門衛呂先生表示該塊石碑是朋友送給他的,他目前還不希望移交給博物館。
  昨日,記者也來到了該小區北區門衛室,石碑仍然在,但沒遇到現在的『主人』呂先生。據呂先生的同事介紹,該塊石碑是一個月前呂先生在路旁撿到的。當時發現石碑的道路正在施工挖土。發現石碑後,呂先生就用電動車把它駝了回來。昨日下午,社區劉燕書記再次找到了呂先生,一來希望證實其同事的說法,二來希望呂先生能主動移交給文物部門保管。但呂先生仍然堅持石碑是朋友送的,目前還並不想移交給文物部門保管。
  記者聯繫了孫慶副館長諮詢有關文物徵收的規定。孫慶說,出土文物和無意中挖出來的文物國家都可以強行徵收,但私人通過家傳、購買等擁有的文物是不能強行徵收的。如果能證明呂先生所擁有的這塊石碑是撿到的,那就符合了強行徵收的條件。目前,社區還在做工作,希望呂先生能『想通』。(記者 張健)
來源:姑蘇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